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期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開局起步之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表示,全力做好當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依法依規實施嚴管嚴控,確保新區開局起步工作科學有序有效展開。...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近期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開局起步之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日前表示,全力做好當前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依法依規實施嚴管嚴控,確保新區開局起步工作科學有序有效展開。...
時至 2016 年,據中國水泥網統計,西南地區四川熟料產能已經躍居第一位,超過 1.1億噸,而實際熟料產量僅 7582 萬噸,熟料產能利用率 66.28%,不僅位列西南地區末尾,在全國范圍內也屬于偏低水平,產能過剩情況尤為嚴峻。...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嚴格控制高碳行業規模,加快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產業綠色轉型。...
日前,河北省審計廳印發《河北省“三去一降一補”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方案》,重點檢查全省相關工作政策措施貫徹執行情況,反映典型事例,揭示有關任務進展慢、各地區推進不均衡或虛報任務完成量以及各級政府部門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
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落實去產能任務、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將會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加強對各地工作的指導,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適時組織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將有關情況報國務院。...
營改增以后,建筑施工企業應當限制或終止使用勞務派遣,最好與建筑勞務公司合作,走清包工合同形式。...
李克強說,西部開發要增強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必須緊緊抓住基礎設施和生態環保兩大關鍵。著力破解道路、水資源等瓶頸制約,實施規劃確定的“五橫四縱四出境”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加快打通“斷頭路”,提升鄉村公路水平。...
據了解,小王以前是青海金鼎水泥有限公司的員工,因為企業一直不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她于去年底辭職,而由于廠里未繳清她的養老保險,導致她無法將養老保險手續轉到現在的單位。...
今年以來,反映職工生活困難,拖欠職工、農民工工資,社保及其他待遇類案件已成為侵害寧夏區內職工合法權益數量最多、程度最重的案件類型,拖欠工業企業尤其是涉及產能過剩類的能源、鋼鐵、化工、水泥等工業企業的產業工人工資案件數量不斷增加。...
2013年以來,我國出現了大面積和多行業的產能過剩現象,經濟增速大幅度放緩,導致難以通過新增需求消化過剩產能。產能過剩引發投資效率持續走低,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中央對此高度重視,近幾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將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務院專門制定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11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推進去產能,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的重要內容。...
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2016年底前將出臺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河南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活動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工作力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引導煤炭、鋼鐵、電解鋁、水泥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
據了解,工信部中小企業中心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企業負擔調查工作,600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46%的企業認為,人工成本負擔加重,28%的企業認為融資成本加重。同時,有20%的企業認為,行政審批及監督檢查負擔有所減輕。...
關注國企改革動向的人會注意到,近兩三個月以來,整個國企改革布局明顯提速。多位國資國企改革專家都作出這樣的分析,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點將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相關,而且會將化解國企過剩產能、處置“僵尸”國企,排在整個國企改革的首位。...
8月5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推動上海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意見》共包括九部分內容,其中第一部分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第二到第九部分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8月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關于同意吉林省開展壓減水泥過剩產能加快行業脫困轉型發展試點的批復》,《批復》指出,鑒于吉林省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各方面對開展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壓減過剩產能、推進行業脫困增效和轉型發展試點的積極性很高,同意吉林省率先組織開展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試點。...
近日,工信部批復同意吉林省開展壓減水泥過剩產能加快行業脫困轉型發展的試點。開展水泥試點,重在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創新業態和模式,壓減過剩產能,實現產能利用率回歸合理區間。力爭到2018年底,壓減熟料產能800萬噸,省內前3家企業水泥熟料生產集中度達到70%以上,全省水泥行業實現扭虧為盈,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7月19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專題協商會,25位委員和地方代表、專家學者發言、國家發改委介紹情況、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國資委、銀監會等5部委現場互動交流,委員們從不同側面為東北工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
從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現在已有半年之久。這半年來,改革推進情況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今后將怎樣推進?適逢經濟“半年報”發布前夕,新華社記者與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就此進行了聯合調研。...
為何在中央地方齊心力推的背景下,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遲遲不敢出手?PPP項目的簽約情況為何不盡人意?主要是因為PPP模式較為復雜,不是一種單純的融資模式,而是一種綜合的管理模式,涉及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維護等多個環節,對政府的監管能力、社會資本的經營和掌控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民間投資增速不斷下滑,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民營企業到底是受政策制約投不了、沒法投,還是因環境影響不敢投、不愿投?國務院派出9個專項督查組,在未提前通知地方的情況下,近日到江西、黑龍江、廣東、湖南等18個省市區進行。...
據新華社電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陪同下,在十堰、武漢考察。李克強先后考察了十堰東風重卡車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漢CBD地下綜合管廊施工現場等。...
習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季度,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實現了經濟發展、結構優化、民生改善的較好開局,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對于調整中的中國經濟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報記者近日再次獨家采訪了權威人士,為中國經濟問診把脈。...
3月28日德媒稱,很多投資者放棄了新興工業國,因為盡管它們的增長比發達國家更有活力,但存在一定的風險,不過在中國和印度投資還是有機會的。...
綱要共分為20篇: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推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現代產業體系;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構筑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改善生態環境;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全力實施脫貧攻堅;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中國中材集團董事長劉志江認為,傳統的等量置換和減量淘汰辦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常態下水泥行業的正常生態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大企業主導和全行業自律、國內協調和國際化合作之間的關系,更加緊迫、精準、深入的推動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努力實現市場出清。...
加快去產能、加速“僵尸企業”退出,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改革難免帶來陣痛,如何應對去產能帶來的就業壓力和職工安置問題,是政府和企業的工作重點,也是今年兩會關注熱點。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有30個省份提出去產能安排,已有超過20個省份出臺穩定崗位和分流安置職工相關政策。...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兩大概念,今年進一步要求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人們期待在即將召開的兩會上,看到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的行動綱領和互聯網怎樣加速融合,為中國產品、中國經濟帶來新動能。...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通知提到重點支持大數據示范應用、重點支持大數據共享開放、重點支持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重點支持數據要素流通。...
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抓緊行動、改革探索,新型城鎮化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然存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展緩慢、城鎮化質量不高、對擴大內需的主動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
2015年山西煤炭行業累計虧損94.25億元,同比減利增虧108.29億元。這是記者從27日召開的山西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獲悉的。...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風險之一是產能過剩,“去產能”是必須長期堅持和實施的基本國策。此外,由于中國巨大的水泥產能,使得水泥行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位全國第二位,面臨著巨大的減排壓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12日在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熱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