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2024年度ESG報告強調綠色轉型、社會責任與治理提升,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推動行業低碳創新,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中國建材2024年度ESG報告強調綠色轉型、社會責任與治理提升,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推動行業低碳創新,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關鍵結論: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次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覆蓋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60%,將通過分階段實施、合理配額分配及強化數據質量管理,推動高排放行業綠色轉型,完善碳定價機制,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3月2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簡稱《方案》)。《方案》稱,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部署,經國務院批準,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個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為二氧化碳(CO2)、四氟化碳(CF4)和六氟化二碳(C2F6)。...
海螺水泥2024年通過提質增效、綠色創新、股東回報等措施,強化主營并拓展產業鏈,推動智能綠色發展,優化治理結構,踐行ESG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與投資者共享成果。...
3月22日,“2025(第十六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會上表示,目前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完成,將主要從分階段有序入市、合理控制配額缺口、優化完善統計核算制度三方面推進。其中,有序入市將分“兩步走”。啟動實施階段為2024-2026年度,深化完善階段為2027年度及之后,屆時將研究配額總量的逐步適度收緊機制,充分發揮...
四川省多部門聯合發布《四川省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旨在構建統一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提升各層級碳排放數據質量和管理能力,推動綠色轉型。到2025年,省級碳排放統計制度將有效落實,重點領域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和碳足跡核算取得突破;到2030年,全面建成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滿足各行業碳排放管控需求。...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組織水泥行業碳排放交易培訓,覆蓋38家重點企業,旨在規范碳排放管理,為納入全國碳市場做準備,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本周要聞總結:魯西、魯東、魯南運營區分別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營銷與重點工作;英吉沙公司富氧燃燒項目獲自治區專項資金支持;晉城山水合聚公司榮獲數字化改造標桿企業稱號;朝陽公司微黨課視頻獲獎;德州筑城公司助力大橋順利合龍。...
江西省將全面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目標到2025年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并逐步建立碳中和考核制度。...
滕永軍肯定魯南運營區成績,強調經濟效益與質量管理并重,強化安全管理與環保治理,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首批建筑材料碳標簽證書頒發給冀東水泥米脂和平泉公司,標志著企業在碳排放管理、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成為行業減碳先鋒。...
譚華調研水泥公司,強調對標頭部企業,推進“四大轉型”與“三化”戰略,全力完成年度目標。...
四川發文要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中加入碳排放評價,針對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10萬噸及以上的項目,強調碳排放核算、降碳措施及可再生能源使用。...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工作統籌,建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協調機制,指導各地出臺碳排放核算工作指引和方法指南,推動有關部門抓好任務落實,盡早構建形成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譚華調研水泥公司,強調提質增效穩增長,對標行業頭部企業,推進“四大轉型”和“三化”戰略,確保完成全年目標。...
近期,為充分了解碳關稅等歐盟綠色新政,助力公司國際化經營發展,中材水泥舉辦“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專題講座。公司黨總支書記、總裁榮亞坤主持專題講座并講話,公司本部投資發展部、運營管理部,有關成員企業及境外項目組相關人員30多人參加了專題講座。公司外籍高級顧問柯睿思(Christopher Paul Harker)進行授課。...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容,為各行各業的碳管理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壓力。建立健全碳管理體系一是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二是完善企業碳排放管理,完善的碳管理體系可以提供全方位分析,對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提供應對決策;三是精準預測碳市場變化,全方面強化企業應對氣候變化風險,引導碳資產保值增值。...
集團首次獲批住建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的碳排放研究課題,標志著其在綠色低碳領域的科研能力獲認可,將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到2025年,國家及省級地區碳排放年報、快報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標準和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發布實施,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關計量、檢測、監測、分析能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中國建材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通過建立碳排放管理體系、推進碳數字化平臺建設及在線監測技術應用,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和管理效率,助力全國碳交易市場健康發展。...
企業還需了解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操作流程,包括碳排放數據的申報、核查與報告,配額的分配、交易與清繳等環節,特別是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配額分配和交易成本。企業還需關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動態和趨勢,了解市場價格波動、交易活躍度等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措施。...
水泥行業正在發生哪些事情?...
要讓每一名員工知道他所在的崗位有哪些排放源、有哪些可用的減排措施、這些措施能實現多少減排量,讓他們了解排放的原理、學會核算的方法、使用碳的管理平臺,提升各崗位的碳管理能力,進而做到“全流程管碳“。...
中國建材積極響應“雙碳”戰略,通過完善管理體系和技術創新,提升碳排放數據質量,助力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推動綠色發展。...
到2027年,水泥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材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占比穩步提高,綠色建材產值占比達到全產業30%;玻璃、墻體材料等產業轉型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礦物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供給能力有效提升;鈣質巖類和硅質巖類礦產資源“精深用礦”取得積極進展;建材行業產業層次、質量效益明顯改善,綠色化、數字化、協同化水平有效提升。...
在國家采取強制性標準推動低質低效產能退出、加強對新建和存量項目的監管等“政策組合拳”的推動下,水泥企業正在通過并購、參股等多種形式推動聯合重組,從源頭上遏制新增產能,從存量上壓減淘汰落后產能,從結構上調整,實施差異管控,促進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泥行業已經明確2024年納入碳排放交易市場,水泥企業需要全面的、準確的理解相關規定、指南內容,針對企業自身實際情況,趨利避害,刀刃向內,苦練內功,不斷的降低自己噸熟料的碳排放量,降低熟料的生產成本,在目前行業大勢下跑贏同行,使自己的企業更好的存活和發展。...
9月12日,塔牌集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在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前,廣東省和福建省作為我國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已先行先試,公司下屬水泥企業均作為當地重點排放 單位列入試點范圍,按規定每年進行了履約,從履約的情況來看,得益于公 司良好的碳排放管理水平,每年免費碳配額基本夠用,偶爾也有富余碳配額出售,目前廣東、福建兩個碳交易市場的碳配額交易價格相差較大。...
塔牌集團2024年上半年環保業務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通過多種措施降低成本,未來三年每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凈利潤70%。...
中國建材總院等16單位聯手打造的“雙碳”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提供碳足跡核算、綠色低碳技術驗證等服務,助力原材料行業綠色轉型。...
請提供華潤建材科技二零二四年中期報告的正文內容,以便我為您提煉并總結關鍵結論。...
信云智聯開發的工業互聯網碳管理系統,通過精準監控、六步法碳排查及綜合管理,幫助水泥企業優化碳管理流程,實現節能減排與成本控制。...
水泥行業正在發生哪些事情?...
水泥行業正在發生哪些事情?...
本周要聞包括:英吉沙縣領導調研英吉沙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烏蘭浩特市副市長調研烏蘭浩特公司;魯西運營區舉辦水泥質量與成本控制技術交流會;平陰公司召開2024年上半年生產經營分析會;晉城山水合聚公司獲“2023-2024年度建材行業管理創新型企業”稱號;興昊公司舉辦碳排放專題培訓;巨野公司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沂水公司召開上半年指標對標工作會。關鍵結論:多家公司加強安全管理、提質增效、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
抱歉,您沒有提供具體的文章內容。請提供公告的詳細信息或者文章的主要觀點,我才能為您總結出50字以內的關鍵結論。...
海螺水泥發布的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公告表明,公司計劃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運營效率,強化盈利能力,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厚的回報。此方案聚焦于公司的內部優化和長期發展,旨在實現可持續增長。...
碳排放數據質量挑戰仍存。...
中國巨石旗下的巨石集團獲得了玻纖行業首張《碳管理體系評定證書》,成為首家導入該體系的企業。這一證書標志著公司在碳排放管理、碳資產運作、碳交易和碳中和方面達到高標準,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并推動行業實現“雙碳”目標。巨石將以此為基礎,加強綠色低碳管理,提升國際影響力,助力可持續發展。...
以往相關政策發布,多是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部委承擔,此次國務院親自下場,重要性和意義不言而喻,那么新政策對水泥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該通知提出,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通過綠證交易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將綠證交易電量納入節能考核,明確綠證交易電量扣除方式,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建檔立卡和綠證核發,擴大綠證交易范圍,加強綠證在碳排放管理、產品碳足跡和國際互認中的應用。各地應加強統籌協調、交易監管和數據核算,推動綠色電力發展。...
熱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