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平: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8月26日,由中國水泥協會主辦的以“保供給穩效益,促創新求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簡稱:C12+3峰會)在山東青島召開。堯柏特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維平圍繞“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分享了建議。
以下為發言原文:
一、應進一步規范產能置換
從近三年水泥行業的發展形勢和近三屆C12+3峰會意見書看,中國水泥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總體處于不斷提升與優化的進程中,當前行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產能嚴重過剩。《2018--2020年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在一些區域并未有效落實,不排除一些企業借產能置換名義或通過技術改造新增產能,一些企業采取先收購落后產能然后進行產能置換,看似淘汰了某個區域的落后產能,但同時又造成另一區域的產能過剩,實際上并未從根本上改善產能過剩的局面。我認為,如果產能過剩的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善,水泥行業的協同成果、利潤空間將非常脆弱,也就很難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因此,我們建議將去產能行動計劃繼續延長,同時由協會牽頭,由國家工信部明確各地不再批準新建或者以技改之名擴產的項目,因地區發展確需新建的,必須通過減量產能置換獲取產能指標,真正使去產能落到實處,有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二、應進一步推進錯峰生產
從目前來看,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仍是個未知數,國家乃至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進一步加大,經濟內循環的趨勢將不可逆轉,原來我們對水泥行業下半年報復性增長的預判需要做出調整,從7、8月份的銷量、價格來看,均處于明顯下滑的態勢,要實現企業年初預定的目標基本不可能。因此,我建議應持續推進區域錯峰生產,使區域產銷基本達到平衡,從而維持企業一定的利潤空間。在這方面,中建材、海螺和金隅冀東等大型企業給全行業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再加上協會的有力推進,在產能過剩一時難以緩解的情況下,使得錯峰生產成為行業杠桿,形成企業從共識上認可錯峰生產,行業主管部門從源頭上推行錯峰生產,環保監督檢查保障錯峰生產。同時,加大違反錯峰生產政策的成本,保障帶頭執行錯峰生產政策的企業利益,也可鼓勵企業相互監督,實現從量的減少到質的提升,從而確保各水泥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應進一步優化行業自律
近兩年,在陜西區域市場,堯柏與海螺、金隅冀東以及中建材共同推動行業自律,協調、配合得比較好。如果沒有大企業帶領下的行業自律,像堯柏這樣的區域型的企業是很難經營的。這兩年,全行業在錯峰生產、產能逐步減少的情況下,利潤率維持在較高水平,與推動行業自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一步,我建議還是要鞏固行業自律成果,從國家層面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出臺行業自律相關指導性意見,為構建良好的為跨省域行業自律環境,搭建政策支持橋梁,規范并引導各省行業自律行為,大型企業帶頭履行、帶頭自律。如果銷量一減少就降價、 想著低價搶占市場,等于又回到了以前的惡性競爭,完全不利于行業和企業的健康發展。
四、應進一步推動高質發展
從堯柏集團看,目前環境變化很大,找準自身的定位很重要,尤其要找到未來的發展空間。我認為企業要通過不斷創新來增加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我們不但要做去產能的減法,更要做發展水泥的“加法”。要發揮水泥生產的特點和優勢,協同處置城鄉生活垃圾和工業固廢,拓展水泥產業功能,延伸產業鏈條,與現代建筑業深入對接融合,造就新型綠色水泥綜合服務商。
目前,堯柏水泥再擴大水泥生產規模很難,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在產業鏈延伸上功夫,包括循環經濟產業和裝配式建筑,以及特種水泥、商混、物流、3D打印等等。同時,切實發揮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充分利用余熱、發展低碳技術、高效防治污染物排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功能,全面提升水泥生產全過程的指標優化,使企業真正邁上清潔生產、環境友好、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行列,在這方面各個企業都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仍需加大,才能把企業做得更長久,保持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