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建造百年建筑 崔星太談P.C32.5水泥取消的必要性
建筑是城市的風骨,水泥是建筑的血肉。從誕生之日起,水泥就帶著唯一且不可替代的使命,助力鋪設一條條康莊大道,拔地而起一幢幢高樓大廈。然而,在水泥產業不斷助力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爭議也從未間斷。
譬如,對于要不要取消復合32.5水泥,業內已經針鋒相對地爭論了多年。時至今日,在取消復合32.5水泥后,如何更好地讓水泥履行好服務于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才應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近日,中國水泥網到訪中國建材集團總部,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星太向中國水泥網分享了他對水泥行業發展現狀、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等相關問題的看法。崔星太表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產品品質提升是個持續性的工作,也關乎著下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水泥產品應在持續提升建筑安全和壽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業內人士認為,復合32.5水泥是不合格產品,所以要將其淘汰,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崔星太表示,水泥產品是有國家標準的,只要符合產品標準相關規定,它就是合格的產品。但在水泥發展過程中,淘汰復合32.5水泥的確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
一.復合32.5水泥帶來的建筑隱患相對更大
一方面,水泥行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而導致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生產32.5等級復合水泥具有成本低的優勢,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水泥粉磨能力建設,而同等數量熟料產能因高摻比又形成了更大規模水泥產能,也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的矛盾。
另一方面,在生產復合32.5水泥過程中,混合材品種和摻加量相對比較混亂,產品質量管理難度大。由于混合材品種復雜和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管手段,生產復合水泥不能有效控制混合材中的有害化學成分,難以保障水泥產品質量,對建筑物質量和安全帶來隱患。
此外,越是高層建筑,每立方米混凝土里所含水泥量越少,減少水泥用量主要為了減少用水量,防止水泥用量過多造成孔隙增多,影響建筑壽命。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標號水泥更能符合建筑對質量穩定性和強度的要求。
二.國外都在大力推廣低標號水泥?錯!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現在,國外低標號水泥的占比是不斷降低的。目前整個歐洲32.5級水泥平均占比在15%左右,西歐國家32.5級水泥的比例基本上不到10%,日本類似于32.5級的低標號水泥占比不到3%。
而反觀中國,復合32.5水泥產量最多時曾一度占到全部水泥產量的70%以上,直至2019年,這個比例才降到40%以下。
崔星太指出,中國的低標號水泥產量大概占了全世界的90%左右。
三.低標號水泥就是低碳水泥?錯!
熟料生產過程是水泥全生產系統中產生二氧化碳最多的環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低標號水泥可以多摻加混合材,熟料用量更少,也就更低碳。但實際上,混凝土才是整個產業鏈的最終產品,混合材在水泥生產環節摻加量的增加,勢必導致在混凝土制備環節摻和量的減少,因此,低標號水泥帶來的低碳效應,反映到混凝土生產環節就未必低碳。
關于M32.5水泥:質量沒問題,但問題出在使用
與此同時,在取消復合32.5水泥后,市面上M32.5水泥大行其道的現象,崔星太也表示,質量沒問題,但問題出在使用。
他認為,M32.5,包括其他32.5等級水泥都是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產品,在市面上流通是正常合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M32.5只能用于砌筑和抹面砂漿、墊層混凝土,不能用作結構混凝土。“部分水泥企業沒有及時向消費者宣貫M32.5與原來復合32.5水泥之間的差異,由此產生了許多濫用M32.5水泥的事件,這給建筑質量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贝扌翘珡娬{。
中國水泥網曾報道,今年初浙江杭州仁和街道村民在建房過程中,出現建筑強度不達標問題,澆筑的混凝土一捏就碎,原因可能是因為該村民用了M32.5水泥代替以往市面上常見的P.C32.5R水泥之故。(相關鏈接:M32.5砌筑水泥一捏就碎!村民維權遭企業不斷推托)
換言之,M32.5水泥基本符合P.C32.5R等級水泥的各項性能要求,但并不是所有M32.5水泥都能達到P.C32.5R水泥的性能要求,即企業M32.5內控標準可能達到P.C32.5R水泥的要求,但不具有普遍性。若企業強調M32.5水泥在配方與性能方面與P.C32.5R保持一致,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崔星太呼吁,水泥企業作為生產和銷售方,應該在銷售過程中明確告知消費者M32.5水泥適用范圍,以避免濫用M32.5水泥導致建筑安全隱患的事件發生。
水泥如何建造百年建筑?
在水泥沒有產生之前,世界出現過不少用石頭、黏土、木材等為原材料的千年建筑。而水泥誕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卻很少出現百年甚至更長壽命的建筑,頗令人遺憾的。
水泥以它資源豐富、施工便利、價廉物美的特質,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水泥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質量穩定性,為延長建筑物壽命、改善人類生存條件做出更大貢獻?這值得所有業內人士不斷去探索和研究。崔星太認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產品品質提升是個持續性的工作,也關乎著下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水泥產品應在持續提升建筑安全和壽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水泥行業復合32.5水泥的過去已去,或許未來才是水泥行業開創自己傳奇時代的最好時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