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內蒙古水泥集團成立大會隨機訪談紀要2018.9.4
一、關于內蒙古水泥集團的掛牌成立
(1)內蒙古萬晨能源董事長馬文義
內蒙幅員遼闊,人口較少,但是水泥產量還是比較大的,產能來說也存在嚴重過剩的問題。
內蒙古水泥集團為未來的資源整合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未來還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集約化,不僅是把銷售,經營理念整合到一起,資產也要全部整合到一起,這是集約化的最終目標,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去除過剩產能,才能保證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2)遼寧省水泥協會會長、山水集團副總經理、東北運營區總經理趙宏波
近幾年國內水泥產能嚴重過剩,遼寧云鼎、唐山金石、吉林水泥等聯合公司相繼成立,為水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探索出了一條較成熟的路徑。內蒙古水泥集團成立后,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將是逐步整合行業的經營權,以此來緩解區域內因產能過剩造成的企業虧損問題。但是,若想要真正達到去產能的目標,內蒙古水泥集團需要探索出一條資產整合或模擬資產整合的途徑,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從內部淘汰過剩產能,從而實現行業自主去產能。這是內蒙古水泥集團積極探索去產能的有效措施,是行業內積極向上的做法,也是當前有效去產能的必由之路,行業及相關政府部門應對此給予肯定和支持。
(3)泛東北去產能領導小組組長、吉林省建材協會會長徐德復
在內蒙古水泥集團運營后,各股東企業將共同致力于維護市場,研究如何去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以資產為紐帶,形成合力后,首先從內部著手,內部整合,以置換的方式去產能。第二步就是淘汰2000t/d以下生產線以及單體粉磨站等。
希望內蒙古水泥集團隨后通過集約化的經營,從集團內部進行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工作,從而帶動全國其他地區將去產能工作進行下去。此外,通過集團的工作推動政府主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例如如何徹底淘汰32.5水泥、關停2000t/d以下的生產線。
二、關于省內產能過剩問題
內蒙古現有水泥產能1.2億噸,但實際產量自2011年達到6500萬噸高峰后開始逐年下滑,到2017年跌至3045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 25.37 %,水泥產能呈現嚴重過剩局面。
另外,包括內蒙古在內的整個泛東北地區目前水泥產能利用率不足40%,需求逐年萎縮,今年東北地區水泥需求同比下滑了30%。區域內水泥大企業連續三年處于虧損狀態,且國家層面對于水泥去產能并沒有明確的措施。水泥去產能只能通過企業間市場調節的方式進行。(泛東北去產能領導小組組長、吉林省建材協會會長徐德復)
三、關于東北地區產能過剩問題(趙宏波)
東北當前水泥產能嚴重過剩,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效果有限,價格大幅度跳水。去產能之前的錯峰去產量和行業自律,資產整合前的經營權整合,只會緩解泛東北當前嚴重產能過剩情況下的行業經營局面,不會徹底解決問題。所以真正的使泛東北水泥行業走出困境就是資產整合和去產能。
四、去產能的目標實現途徑(趙宏波)
一方面,在產能置換上,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指導文件,但各省市水泥行情不同,缺乏具體的換算方法,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應完善監督監管渠道,對于違規置換應有依有據依法處理。所以水泥行業要推動政府對產能置換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壓減一部分在此過程中增加的產能。
另一方面,國家或者地方政府應根據區域內行情,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區,例如東北,出臺一些試點性政策來具體解決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并以此為示范,向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進。
環保去產能的效果是有限的,全國各區域環保壓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樣,在環保標準一樣的背景下具體實施起來會有挑戰。
編輯:鄭建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