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擬規劃新增高速公路31條
近日,《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9年—2035年)第二次環評公示對外發布,根據規劃,安徽省將新增高速公路31條共計1935公里,新增遠景展望線4條,共計285公里。
一、規劃概況
《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9-2035年)》按照“適度超前、支撐引領、完善布局、增強輻射、優化存量、做優增量、注重協調、強化銜接、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基本原則,構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服務均衡、安全綠色的高速網絡。規劃目標,至2035年全面建成覆蓋廣泛、布局合理、互聯互通、暢通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引領的高速公路網絡,全面支撐交通強國和長江三角洲一體化建設。
本輪規劃新增高速公路31條,1935公里;新增遠景展望線4條,285公里。本輪新增高速公路主要分為三大類型:
(一)提升通道功能類項目。強化都市圈之間和重要交通經濟走廊高速公路服務能力,重點提升陸橋通道、合肥-蕪湖-杭州通道、淮(南)蚌(埠)-合肥-安慶通道服務能力。新增規劃項目3條,分別為徐州-商丘高速、淮南-桐城高速、合肥-杭州高速。
(二)提升覆蓋連通類項目。提升節點覆蓋,實現高速公路“縣城通”。加強大別山區、沿淮、皖北等高速公路薄弱區域建設,加強該區域內部及對外的聯系。加強安徽與周邊省份相鄰縣之間連通,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加強高速公路對全國重點鎮、5A級景區、民用機場的連通。新增規劃項目有20條,分別為宿遷-宿州高速、淮北-永城高速、亳州-鄲城高速、五河-蒙城高速、蒙城-阜陽高速、懷遠-鳳臺高速、長豐-固始高速、霍邱-金寨高速、霍山-安慶高速、金湖-儀征高速、揚州-淮南高速、南京-宣城高速二通道、蕪合高速蕪湖二壩支線、池州長江公鐵大橋、宿松-彭澤高速、長興-高淳高速、旌德-績溪高速、寧國-池州高速、徽州-黟縣高速、黃山區-祁門高速。
(三)優化完善路網類項目。重點解決路網不連貫、交通流不暢、交通出行不均衡、交通瓶頸等問題。新增規劃項目有8條,分別為:蕪合高速合肥支線、滬陜高速路口支線、南京祿口-全椒高速、溧陽-蕪湖高速西延、無為-桐城高速、銅商高速銅陵支線、東至-太湖高速、安慶-九江高速宿松支線。
(四)新增遠景展望線。為了進一步加強皖浙、皖贛、皖豫等省際聯系,促進合肥都市圈發展,對一批規劃期內建設迫切性不足、建設條件復雜的項目采用遠景展望線預留規劃條件。本輪規劃遠景展望線 4 條,分別為東至-鄱陽高速、阜陽-遂平高速、合肥-葉集高速、寧國-旌德高速東延,共 285 公里。
二、規劃實施的生態影響
(一)重要生態保護區域
對本輪規劃新增高速公路進行分析統計:新增規劃線涉及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以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處;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2處;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處;省級以上濕地公園5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7處;水環境保護區1處。本輪規劃新增高速未涉及省級以上地質公園。
(二)生態系統
本輪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新增規劃線路涉及森林、灌叢、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長度總計600.3km。規劃的實施將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一定侵占,對生態用地完整性產生一定影響,但不同生態系統斑塊的平均面積降低比例有所不同。
(三)生態保護紅線
規劃編制過程中,規劃設計單位秉承對生態保護紅線優先避讓的原則,在規劃編制單位進一步采納規劃環評優化建議后,本輪規劃新增規劃路線(含4條遠景展望線)中共27個新增規劃線涉及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長度共約98.36公里,僅占本輪新增規劃線總長度的約4.4%。
(四)其他生態脆弱區
通過GIS疊加分析,本輪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新增規劃線中共13個項目涉及安徽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總長度為397.27 km,占新增規劃里程總數的18.33%。
三、規劃產生的環境影響與環境質量底線分析
(一)大氣環境
本輪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實施后,新增規劃高速車輛通行產生的CO、NO年排放量分別為20.39萬噸、11.36萬噸。鑒于目前我國上市汽車已執行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單臺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大幅度減少,加之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將可能大大降低,規劃實施后對區域的空氣質量影響較小。
(二)水環境
本輪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實施新增COD排放總量約占區域總排放量的0.02%,規劃項目實施階段在落實污水處理設施,達標回用或達標排放后,不會對安徽省的水污染物總量構成壓力,對地表水環境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三)聲環境
依據本輪規劃各新增規劃線預測車流量預測,規劃實施后在距公路中心線距離360米處晝間噪聲基本可以達標,但是夜間大多規劃路線兩側聲環境質量超標。高速公路項目實施階段在結合具體地形地貌、線路走向和遮擋等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參數細化和預測,提出相應的工程降噪措施后,可以滿足聲環境質量要求。
(四)環境風險
重點關注4條新增規劃線營運期運輸危險化學品車輛在涉及的7處飲用水源保護區路段水域的事故泄露風險;在項目建設階段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應急預案的情況下,可以滿足環境風險控制要求。
四、資源能源影響與資源利用上線分析
規劃實施對資源的占用主要體現在土地資源上,《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正在編制中,通過與自然資源部門的密切對接,本輪的用地指標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進行統籌考慮。
五、環境合理性論證及優化調整建議
(一)規劃協調性
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9-2035年)符合《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中的高速公路網規劃內容;符合《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規劃發展方向和重點推進項目;符合《安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對開發方式的要求;符合重點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對外交通規劃要求;《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目前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正在編制中,本輪的用地指標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進行統籌考慮,新增用地規模能夠得到保證。
(二)規劃環境合理性綜合論證
本輪規劃將“綠色低碳、節能環保”作為指導思想之一,充分考慮自然環境條件,統籌規劃通道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避讓環境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高速公路規劃與生態環境、土地規劃、綜合運輸的綜合銜接。在采取本次評價提出的避讓及影響減緩措施后,規劃實施對區域內環境敏感區的影響較小,不會對區域生態完整性、生物多樣性、飲用水安全產生明顯的影響。
(三)規劃調整建議
規劃編制階段,規劃環評單位與規劃修編單位進行了充分的互動,在規劃前期就秉承對生態環境敏感區和生態保護紅線避讓的原則。目前,本輪規劃新增項目未涉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等。經路線方案研判,部分規劃線涉及敏感區邊緣,可以繞避;對于無法調整路線的規劃,提出了通過隧道、一跨而過的橋梁方式通過等建議。涉及其它生態敏感區和耕地集中的路段可通過優化設計方案,減少敏感區內占地、縮短路線長度,在充分論證并取得行政許可的情況下建設。
六、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一)高速公路網規劃選線應盡量繞避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對于確不能繞避的,應開展選線、選址及工程方案的多方案比選,論證選線唯一性及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并根據相關法規要求征求主管部門的意見、辦理相關手續,根據生態環境敏感區的特點及主管部門意見,制定生態環境敏感區的環境影響減緩對策和措施。
(二)規劃項目在下一步方案設計過程中應優先避讓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水環境保護區范圍;對于無可避免涉及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與準保護區,工程形式上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與水環境保護區水體采取“一跨而過,無水中橋墩”的橋梁跨越或隧道地下形式通過,征得水源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意見,實施過程中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規劃項目各輔助設施不設置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各輔助設施污水經污水處理設施處置達標后回用。
(三)規劃項目線路選線時盡量遠離城鎮建成區等聲環境敏感目標集中區域;在線路兩側劃定噪聲防護距離作為交通噪聲緩沖區;規劃項目在具體設計階段線路選線時,應通過線路擺動,使進入線路兩側交通噪聲緩沖區中的聲環境敏感目標減少,如受具體條件限制無法避免,則應采用合理的降噪工程措施進行防治。
(四)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大型臨時工程選址盡量遠離環境空氣敏感目標,并對施工道路、主體工程、取棄土場、拌合站、制(存)梁場、材料廠等產生的揚塵進行治理,采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施工機械、使用低含硫量的汽油或柴油等措施減少。規劃項目所屬的服務區、收費站、養護工區,營運期廚房油煙廢氣排放應執行《飲食業油煙廢氣排放標準》并采取油煙廢氣防治措施。
(五)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施工期建筑廢料盡量利用,不能利用的廢料及時運送至當地建筑垃圾處置場或作妥善處置;運營期附屬設施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環衛部門處理。
(六)高速公路規劃實施時選線應盡量繞避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巢湖流域水環境保護區等敏感目標;在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相關單位應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建立事故應急機制,一旦發生環境風險事故,應按照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的規定采取相應的環境風險應急措施。
七、評價總結論
《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9-2035年)》根據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外部環境與內在需求,統籌考慮建成、在建和擬建項目規劃項目,采用優化完善路網、提升覆蓋連通、加強通道功能建設的方式,以“五縱十橫”為主骨架,力爭構建覆蓋廣泛、布局合理、互聯互通、暢通高效、綠色集約的高速公路網絡。規劃過程中,通過線路和建設方案優化,最大限度規避了對環境敏感區的影響,規劃方案做到了與國家生態保護、污染防治、資源能源開發等戰略與規劃總體協調。
為保證本輪規劃實施所需要的公路建設用地指標,應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對接工作,本輪規劃實施不會對全省用地格局造成大的影響。本輪規劃實施產生的水、氣污染物總量整體較小,噪聲污染影響范圍有限。由于規劃建設規模較大、路網分布廣泛,下一步工作中需進一步優化線位走向,落實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措施。在嚴格落實本次評價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集約利用資源,最大限度避讓環境敏感區,嚴格控制不良生態和環境影響的前提下,規劃實施不存在重大資源環境制約因素。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9-2035年)》可行。
編輯:彭程遠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