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混凝土行業運行簡報
綜評:今年上半年混凝土行業需求平穩,供給縮緊。原材料方面,水泥價格處在高位,部分地區砂石骨料因環保問題價格暴漲一倍甚至斷供,導致部分混凝土企業生存艱難。另外混凝土企業也直接面臨環保高壓政策,環保督查不斷查處不符合要求的攪拌站、甚至關停。從建筑企業、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企業來看,企業訂單增速明顯放緩,短期內的混凝土需求不太樂觀,預期今年全年混凝土產量增速可能會維持低速增長。大型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行業的步伐沒有停,將會進一步加劇國內混凝土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此時更有賴于混凝土行業的行業自律、與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協調及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保證混凝土的充足供應和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預拌混凝土產量:同比保持平穩
根據發改委發布的建材行業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9.9708億噸,同比下降0.6%,去年同期為增長0.4%;商品混凝土產量9.07億立方米,增長18%,增速同比提高8.3個百分點。實際上通過對同口徑數據的測算,上半年水泥產量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商品混凝土產量與去年基本保持穩定,波動不大,甚至還略有增長。在環保要求之下,禁止現場攪拌的政策落實范圍不斷擴大,同時混凝土原材料砂石骨料告急導致部分攪拌站斷供。預計今年全年預拌混凝土產量增速會略低于去年的水平。
圖1:2010-2018歷年上半年混凝土產量 圖2:2018上半年混凝土&水泥產量同比(全口徑)
數據來源:國家發改委,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二、混凝土及原材料價格
2016年以來混凝土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漲勢加快,今年漲勢有所放緩。2018年上半年,全國混凝土均價約上漲了1.76%,一度接近400元/立方。
圖3:全國C30混凝土價格走勢(月,元/立方)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分區域看,上半年東北地區混凝土均價下降了50元/噸,對應約13.87%的跌幅,但6月均價同比仍有6.52%的上漲。除東北外其他各地區上半年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華東地區混凝土單價最高,6月份均價達440元/立方,比年初上漲了10元/立方,同比去年6月份的上漲幅度為36.02%。上半年漲幅最大的是西北地區,價格上調了28元/噸,約7.79%的漲幅。6月均價超過500元/噸大關的城市主要有杭州、濟南、長沙等。
圖4:全國六大區域混凝土價格走勢(C30,元/立方)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作為混凝土兩大原材料之一的水泥價格一季度達到高點后持續下跌,二季度開始水泥價格開始反彈,5月中下旬后水泥價格開始高位平穩。6月末全國水泥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1.61%。
圖5:全國PO42.5水泥價格走勢(天,元/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砂石骨料方面,近年來砂石礦山由于關停整治,數量在不斷地壓縮。截至2017年底,全國在冊砂石礦山共計有20552家,同比凈減少了2522家。由于天然骨料資源銳減和河流生態整治,2017年骨料價格一路上漲,全年累計漲幅超過40%。今年上半年,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砂石骨料價格運行平穩,但有部分整治強力的地區砂石價格出現暴漲現象。
圖6:2017年全國綜合骨料離岸價格(月,元/噸)
圖片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三、水泥企業涉足混凝土行業
根據對部分水泥上市公司的統計,混凝土業務收入在大型水泥企業的總收入中占比一般在10-20%左右。盡管利潤率低于水泥、骨料等業務,但商品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中間產品,直接為建筑企業提供原材料,相比水泥更靠近和了解建筑業的需求變化;另一方面在成本上漲的生存壓力之下,水泥企業掌握混凝土兩大原材料之一,比部分混凝土企業更有競爭優勢。無論是從國際水泥巨頭發展歷史看,還是從現實需求出發,大型水泥企業兼營混凝土業務是必然趨勢。
表1:2017年主要上市水泥企業混凝土業務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可以看到大型水泥企業對于混凝土的投資的熱情并沒有降低。今年4月,中國建材旗下浙江南方水泥向三獅南方增資,進一步整合浙江混凝土業務;華潤水泥在建中的六座混凝土攪拌站,產能合計330萬立方米;華新水泥2018年擬對骨料、混凝土等業務投資5.5億元;海螺水泥去年簽約了位于廣元,巴中和遵義的三個混凝土項目,合計投資1.45億元。
四、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減少建筑業對預拌混凝土的需求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隨后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據統計,2015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7260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2.7%。2016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1.14億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為4.9%,比2015年同比增長57%。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約1.27億平方米。
按照結構類型來分,我國裝配式建筑主要有三種類型:鋼結構建筑、混凝土建筑和木結構建筑。目前主要以鋼結構和木結構的比例更高,使用在大跨度公共建筑、高層寫字樓,木結構則在小城鎮或農村等地更為常見。
裝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國還是一項新興技術,距離發展成熟階段還有距離。一面是政策先行,鼓勵甚至對裝配式建筑提出要求,另一面受限于政策、技術、設計、操作層面的缺乏,目前預制構件生產未形成規模,成本比較高等原因使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是繁而不榮。盡管業內對于混凝土結構裝配式建筑仍有爭議,但未來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人力成本上升等問題,裝配式建筑彼時將會顯示出其優越性和必要性,技術和管理水平也會越來越成熟,因此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大勢所趨。今年上半年,全國眾多省、市紛紛出臺裝配式建筑的政策目標,在項目審批、融資,稅費等各方面給予扶持政策,部分地區同時采取直接補貼的方式。參考國外的發展經驗,由于施工條件、環保要求等因素,大型城市的中心區域更有條件推進裝配式建筑。以天津為例,1月發布的《天津市裝配式建筑“十三五”發展規劃》確定要2020年全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30%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比例達到100%,爭取2025年國有建設用地新建項目具備條件100%實施裝配式建筑;扶持政策覆蓋到土地、規劃、財政、科技、產業等方面。
表2:全國主要省(市)裝配式建筑引導政策
數據來源:網絡、各地住建部,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裝配式建筑產業還將會繼續高速增長,可能將減少建筑業對預拌混凝土的直接需求,這部分需求轉化為預制混凝土產品。
五、混凝土先行指標
1、工程機械:更新換代需求旺盛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1-6月主要制造企業銷售挖掘機12.01萬臺,同比增長60%,其中國內銷量11.12萬臺,同比漲幅57%。6月單月,銷售各類挖掘機1.42萬臺,同比增長58.8%,其中內銷1.24萬臺,同比漲幅51.4%。
通常來說工程機械是水泥、混凝土及水泥制品的先行指標。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工程機械銷售呈現火爆的行情,而2017年至今預拌混凝土產量并沒有明顯增長。有部分原因是這波機械的銷售是由存量設備帶來的更新換代需求。因此近幾年需要謹慎使用工程機械來預測未來混凝土產量趨勢。
2、企業訂單:增長緩慢
(1)建筑企業:經營指標增速大幅回落
2018年上半年,中國建筑新簽合同額為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6%,相比去年33.7%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幾乎已經停止增長。實物量指標來看,施工面積為117388萬平米,同比增長13.7%;新開工面積17696萬平米,同比增長12.5%;竣工面積為5301萬平米,同比增長9.2%。新開工和竣工面積增速同比都有下降。
上海建工2018年上半年新簽合同金額1435.11億元,同比增長3.64%,比去年同期下降28個百分點。其中建筑施工合同金額為1118.24億元,同比增長7%。
(2)混凝土及制品企業
最大的混凝土企業之一西部建設,上半年混凝土簽約方量為4201.8萬方,同比增長17.33%,銷售量為1993.2萬方,同比增長3.25%。從簽約量增速來看,同比有較大回落;簽約量和實際銷售量來看,公司著力發展的基礎設施業務或是受到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大幅的影響,發展速度明顯下降。
表3:西部建設2018年上半年經營數據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水泥制品上市公司中,龍泉股份、韓建河山今年尚無新項目中標或簽約。國統股份上半年新中標3個項目均為PPP項目,傳統PCCP業務今年預計將會進一步萎縮。
表4:國統股份2018年上半年中標項目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整理
綜上,從部分主要建筑企業、混凝土及制品企業的訂單簽約量來看,下半年的需求并沒有好轉的跡象。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下行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增長趨緩,上半年水泥產量大幅下降,相比之下商品混凝土產量并沒有出現這種現象。考慮到下半年的9-11月是一年中的施工旺季,需求會邊際改善,以及禁止現場攪拌的政策落實范圍不斷擴大,預計今年全年預拌混凝土產量將會有低速的增長,略低于去年同期。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