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2012年后首次再融資,冀東水泥劍指何方?
11月3日,冀東水泥發布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公告,發行規模為28.2億元。近兩年隨著資本市場再融資政策的轉向,可轉債市場異軍突起,水泥行業也不甘寂寞,此前西藏天路、萬年青分別發行了可轉債,募集規模都在10億元級別,冀東水泥的可轉債發行規模創下水泥行業的最高值。未來或有更多的水泥上市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再融資,進可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退可增強抗風險能力,應對行業下行期做好儲備。
借力雄安東風,冀東處于重要戰略發展期
通過實施“鞏固華北、挺進東北、開拓西北”在北方地區占據重要地位、與金隅集團實施重組后,冀東水泥僅次于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的全國第三大水泥企業,也是北方最大的水泥生產廠商,目前熟料和水泥產能分別達到1.17億噸和1.7億噸,目前市場覆蓋京、津、冀、遼、吉、黑、蒙、陜、晉、魯、豫、湘、渝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
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測算,雄安新區在20年內將拉動至少1.4億噸水泥需求增量,2019年雄安新區逐漸進入建設期,建設的初、中期約在3~5年左右,每年為區域內貢獻可觀的水泥需求增量,由此可見冀東水泥正處于重要的戰略發展期。隨著與金隅集團重大資產重組完成,區域領先目標已經實現,冀東水泥將未來三至五年的戰略目標定為實現現有產業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成功,成為國際一流的水泥產業集團,其次要加快產能整合,進一步提高集中度,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樹立典范。
本次可轉債發行是冀東水泥自2012年定增后首次再融資,且數額頗大,可謂意義重大,是冀東水泥實現新戰略的重要支撐。所籌集的28.2億元資金中,有近60%用于銅川萬噸線置換及遷建項目,30%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還有5%用于陽泉、磐石等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建設,所募投項目均行業契合淘汰落后產能、綠色化的發展方向。可轉債上市后,一方面為萬噸線項目提供資金支撐,優化產能結構,同時也有利于本公司進一步充實營運資金,提高綜合競爭力。
表1:可轉債募集資金用途
資料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直接融資比例上升,優化財務結構
把握行業機會,冀東水泥不斷優化財務結構。2014-2016年間,由于水泥行業需求低迷,行業集中度低,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冀東水泥的融資渠道中商業銀行貸款居于高位。隨著近年來水泥行業景氣度上升,效益提升,冀東水泥的融資需求下降,2019年至今冀東大規模償還了借款(間接融資),而直接融資規模從2016年開始逐年上升。
圖1:冀東水泥上市以來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而這次發行的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融資成本相對于其他債券、定增等方式相比成本較低,退出方式也多樣化,可以到期贖回、強制贖回、回售、轉股等多種方式,減輕上市公司到期還本的壓力,中長期來看將有利于優化資本結構。
可轉債發行門檻較高,除了要滿足公開發行證券的一般條件外,還需滿足可轉債公司債券的特定條件,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分紅水平、負債情況都有較嚴格的約束,對于冀東水泥而言,能夠發行轉債也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增信的一種體現。水泥行業如今正當景氣,上市企業業績普遍處于歷史最好水平,滿足發行可轉債公司債券的企業數量也有所增多,未來或有更多的水泥上市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再融資,進可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退可增強抗風險能力,應對行業下行期做好儲備。
聯系近期冀東水泥的一系列動作,收購紅樹林環保,涇陽建材等,筆者認為,冀東水泥會加大對資產和市場整合的力度,包括技改升級,并購重組,水泥-商混產業鏈一體化,協同處置等環保產業。未來冀東水泥密集進行置換和建設新項目的概率較小,而是以京津冀為核心,盤踞北方基本盤,成為金隅旗下的水泥、商混、骨料及協同處置的一體化平臺。
圖2:冀東水泥產能分布圖(各省比重,河北、山西、陜西合計占比約70%)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