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管節完成沉放并順利對接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管節完成沉放并順利對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7月30日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歷經28個小時的連續作業,30日凌晨2點,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標準管節E2完成沉放,并與E1管節順利對接。這是繼今年首節沉管E1與西人工島實現“海底初吻”、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迎來的又一重大節點,標志著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建設進入“快車道”。
E2管節更長、更重、難度更大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里,沉管段長約5公里,采用國內首次應用的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形式,由32節管節和一個最終接頭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此前沉放安裝的E1管節長123.8米,本次下放的E2管節為長165米的標準管節,重約8萬噸,其排水量相當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艦。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管節完成沉放并順利對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與E1管節相比,E2管節長度更長、重量更大,意味著兩者浮運安裝工藝存在較大差異,其安裝存在更多的挑戰:一是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首次拖帶標準管節施工,首次使用船艉進行對接,無相關經驗參考;二是船管連接增加為8套32個拉索,需重新計算相關參數;三是導流提拆除后,受西島及E1尾端擾流影響,E2管節對接控制難度加大;四是E2管節基槽存在“喇叭口”邊坡,受西島擾流影響,沖刷落淤風險增加等。
保駕護航超長浮運,“巨無霸”海上航行50公里
7月28日晚10點,結合小潮汛期浮運安裝窗口特點編制的時間表,提前完成絞移出塢的E2管節,在2艘清障錨艇、1艘測流船、4艘拖輪及4艘輔助錨艇等17艘輔助船舶組成的編隊護航下整裝待發。
“E2管節浮運正式開始!”剛過凌晨1點半,中交一航局總經理由廣君發出動員指令,人員各就其位。伴隨著潮漲潮落,一體船連接E2管節在近50公里的超長浮運航道里一路向北。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管節完成沉放并順利對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夜間浮運對人員狀態提出挑戰,除考驗眼力瞭望觀察外,全線兩側共布置28個航標、4套海流觀測浮標對不同航道、流向、流速情況進行顯示,項目部自主研發的導航軟件系統將船管位置、姿態、航速及航道周邊環境信息可視化顯示。
“此前深中通道首個管節順利完成浮運安裝,讓我們沉管浮運團隊對各項技術參數及一體船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大大增加了作業熟練度及應對水流變化的經驗,有效保障了此次E2管節浮運全程安全平穩進行,同時也為以后其它管節浮運提供重要的借鑒?!敝薪灰缓骄稚钪型ǖ理椖縎09標常務副總經理岳遠征表示。
歷經約12小時的航道浮運后,29日上午9點半,E2管節抵達位于西人工島的轉向區,在DP自動循跡航行模式下,從最東側錨漂以東進入基槽,至對接端50米處進行180度轉向。30日凌晨2點,經過連夜進行系泊絞移、沉放、拉合、水力壓接、管節壓載等工序, E2管節止水帶在充分壓縮后與E1管節尾端緊密結合,標志著E2和E1管節在海底實現完美對接。
E2管節順利浮運、安裝及成功對接,既是對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等核心裝備以及相關施工工藝的再次驗證,更是為后續管節如期沉放安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下階段,項目將開展E2管節貫通測量,滿足要求后進行最終壓載、舾裝件拆除及點鎖回填。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管節完成沉放并順利對接(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目前,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各分項工程有序推進。橋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主塔承臺施工全部完成,進入塔柱施工階段;島隧工程方面,東人工島正在進行島壁拋填及島內回填砂施工,西人工島正在進行島上暗埋段、敞開段隧道施工以及島壁拋填作業;沉管隧道主體工程方面,7月25日,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筑完成并順利出塢,刷新了世界上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作為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城市群之間唯一公路直連通道,是完成珠江口“A”字型交通網絡骨架的重要一橫。待2024年建成通車后,將有效釋放廣東當前的區域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編輯:彭程遠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