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業發展狀況分析報告(2018)
一、混凝土行業概況
混凝土是基本建筑材料,廣泛運用于各種建筑物和構筑物。預拌混凝土(或商品混凝土)是從施工建筑行業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新興行業,預拌混凝土是與在施工地點現場攪拌的混凝土相對而言,是指由水泥、骨料(主要指砂、石)、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礦物摻合料等成分按一定比例,在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通常在2小時以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與傳統的混凝土現場攪拌相比,預拌混凝土具有提高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等特征。預拌混凝土的上游是砂石料、水泥及外加劑等原材料,下游則是建筑施工企業,產品主要用于基建、房地產等項目中。目前農村使用現拌的情況還較多。(下文所討論的混凝土如無特殊說明,一般是指預拌混凝土)
圖1:混凝土生產工序
圖片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截至2016年底,全國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有11133家,同比增長5.57%,年設計產能61.8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19%;全國平均產能利用率31.18%,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呈持續下降趨勢。全國生產預拌混凝土19.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9%,去年同期下降7.7%;全年用于生產預拌混凝土的散裝水泥量為6.11億噸(數據來源: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全國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發展報告(2017)》)。混凝土行業的主要企業有中國建材、西部建設等,行業集中度較低,2017年CR10僅有11.19%,比去年提高了2.7個百分點。
二、混凝土需求面分析
1、我國經濟發展與投資:邁入中低速區間
2017年,我國GDP總量為82.7萬億元,增速為6.9%,比去年增長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固定資產總額為64.12萬億元,增速為7%,較去年的增速下降了0.91個百分點。從增速來看,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增速保持在中低速區間,固定投資增長速度逐漸下降;2017年GDP與固投增速同比變化這一增一減中可看出我國經濟發展結構的悄然切換。與混凝土需求量相關的投資--建安工程投資的增長率自2013年開始逐年下滑,除波動性更大外,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走勢基本保持一致。
圖2:1995-2017年全國GDP、固投及建安工程投資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房地產投資:2015年后見底回升
21世紀前10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一直保持高速發展,2010年的頂峰過后,增速波動下滑,15年跌入低谷后,16年開始緩慢恢復增長。2017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0%。房屋新開工面積178654萬平方米,增長7.0%,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2018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142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
圖3:1998-2018.05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新開工房屋面積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持續下滑
2017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140005億元,比上年增長19%。2018年1-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同比大幅回落。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3.9%,增速回落1.9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8.6%,增速回落2.2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4.8%,增速回落3.4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下降11.4%,降幅繼續擴大,擴大了2.5個百分點。
圖4:2006.05-2018.05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三、混凝土供給面分析
1、產能、產量變遷歷史
在我國,預拌混凝土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在70-80年代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經營。1986年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僅有350萬立方米。
從9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和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混凝土的需求逐漸增長。“八五”和“九五”期間,建設部安排國家支持施工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貸款11億元人民幣,其中有5億元用于支持預拌混凝土的發展。到1995年,預拌混凝土企業年設計生產能力約6000萬立方米,年實際產量達2600萬立方米,產量是1986年的7倍多。
進入21世紀,2003年《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的發布帶領我國預拌混凝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之后預拌混凝土行業迅速發展。2005年底,全國預拌混凝土企業年設計生產能力達86018萬立方米,當年產量為37767萬立方米,產能和產量大約是1995年的14倍,這是我國混凝土行業發展最快的時期。
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產能過剩的問題開始凸顯。混凝土產能利用率從2005年的43.9%下降至2015年的32.5%,下降了11.4個百分點。這期間混凝土產能產量的增速也逐漸下降,2005-2015年間,混凝土產能和產量分別增長了5倍和4倍。
圖5:2006-2016全國混凝土設計產能
數據來源:混凝土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自2014年開始,我國混凝土產量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5-2016連續兩年僅有個位數的增長,低于同期GDP增長率。
圖6:2006-2016全國混凝土產量
數據來源:混凝土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近期,發改委公布了2018年前4個月混凝土產量為5222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1%。盡管和混凝土協會的數據統計有所差異,但從同比可看出2017年起混凝土產量增長有明顯的復蘇。
圖7:2017-2018.04全國混凝土產量(月)
數據來源:發改委,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產能、產量地區分布
我國的混凝土設計產能主要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2016年華東和中南地區產能和產量合計占全國比重分比為60%和64%。其中江蘇是混凝土大省,2017年江蘇省預拌混凝土攪拌機年設計生產能力達84974萬立方米,全年實際供應混凝土23291.87萬立方米,產能與產出保持全國第一。
圖8:全國混凝土產能分布圖
數據來源:混凝土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企業、機械設備數量
在投資需求高速增長、政策大力支持預拌混凝土發展背景之下,混凝土行業蓬勃發展。根據混凝土協會的數據統計,2005-2015年這10年間全國混凝土生產企業從不到2000家增長到了9000多家,翻了5倍;從機械設備來看,攪拌機從4000多臺增長到18000多臺臺,增長了3倍多,混凝土車泵增長了7倍,拖泵也增長了2倍多。2015年之后各項數據增速有所放緩。
圖9:2005-2016年全國混凝土企業數量
數據來源:混凝土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Page]
四、主要混凝土企業及行業特征分析
1、行業特征之一:投資門檻低
混凝土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據機構測算,一般攪拌站配套投資在500-1000 萬元左右。以典型攪拌站為例,一般由1個攪拌站搭配6臺左右攪拌車、1臺泵車、1個拖泵或者車載泵共同工作。加上資質審核等條件并不嚴,與水泥、礦粉生產線項目動輒上億的投資相比,門檻很低。
?2、行業特征之二:行業分散,集中度低
2017年產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總產量為2.0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5.24%,合計市占率僅有11.19%,商品混凝土行業集中度很低。2017年相比去年,排名上也略有差異,2017年新躋身前十的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以520萬立方米位列第9位,重慶三圣則跌出前10。同樣位列TOP10,各大企業之間的規模差距也很大,位列第一中國建材的年產量幾乎是第二名西部建設的2倍,是第10名華西綠舍的20倍。
圖10:2017年商品混凝土TOP10企業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涉及到商品混凝土業務的上市公司簡介:
(1)中國建材
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建材央企,具有水泥、混凝土、新材料等業務,截至2017年底,混凝土年產能為4.25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中國建材主要通過旗下的南方水泥和中聯水泥開展混凝土業務,北方和西南水泥相對占比較低。
其中南方水泥的混凝土業務主要分布于華東地區的浙江、江西省,中南地區的湖南省。
圖11:南方水泥混凝土業務布局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中聯水泥的混凝土業務最主要分布于山東省,其他區域有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和江蘇省的北部,四川省也有少量。
?圖12:中聯水泥混凝土業務布局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2)西部建設
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建筑旗下的中建商混(2008年成立,前身為中建三局商品混凝土供應站,)和新疆西部建設(2001年成立)在2013年合并而來。合并前中建商混和西部建設各自的混凝土產量分別為919和586萬立方米。西部建設混凝土業務遍布全國主要省份。
圖13:西部建設混凝土業務布局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建筑施工業務為基礎,房產開發業務和城市建設投資業務為兩翼,設計咨詢業務和建材工業業務為支撐的大型建設集團。其中建材工業的主要產品涉及商品混凝土及預制構件、鋼結構、中央空調等。上海建工全資子公司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占據40%以上市場份額。截至2017年底,商品混凝土年產能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
(4)金隅集團
北京金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水泥及預拌混凝土-新型建材制造及商貿物流-房地產開發-物業投資與管理為主要業務,主要通過旗下的混凝土集團來開展業務,主要業務區域為北方地區。截至2017年底,預拌混凝土產能約7400萬立方米。
(5)華潤水泥
2003年,華潤整合旗下子公司的水泥業務與混凝土業務,成立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混凝土業務最早始于香港,華潤水泥成立后,業務開始面向內地。早在2003年底,華潤水泥已有混凝土攪拌站6座,混凝土總產能為280萬方。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潤水泥經營的水泥、熟料及商品混凝土年產能分別達到8,330萬噸、6,130萬噸及3,650萬立方米。
?表1:2017年華潤水泥攪拌站布局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3、行業特征之三:受上下游擠壓,議價能力弱
從2017年混凝土產量排名前五的企業來看,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依托水泥行業向下游發展混凝土業務,一類是建筑或房地產開發企業為自身建筑需求而生產的混凝土為基礎,同時向外拓展業務。該兩類企業各有特征:
(1)水泥行業:水泥和混凝土業務形成內部聯動,具有原材料供應優勢。水泥企業在2012年前后大舉進入混凝土領域,通過兼并的方式大肆擴張產能。由于混凝的主要原料水泥、砂石、粉煤灰等不便于大量儲存,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保證供應得及時性、連續性,如由于供應緊張和運輸環節及安排銜接等方面出現問題而導致供應中斷,將會影響公司的產銷量和客戶關系;另一方面水泥作為生產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水泥價格的上漲將會降低混凝土的利潤率,作為以水泥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來說可以有效地對沖這部分利潤率的下降。水泥類混凝土企業的混凝土業務收入占比通常不高,最高的中國建材為22.5%。
(2)建筑或房地產行業:由于和建筑工程的聯系緊密,依托建筑或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混凝土企業有客戶資源優勢,例如西部建設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及旗下的企業,深天地背靠旗下的地產業務。加上西部建設和深天地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商品混凝土,更能代表商品混凝土行業真實的情況。
下游施工單位較強勢,加上土建工程施工周期比較長,快的要一年多,而且混凝土供應完還要等28天強度報告合格,現場檢測沒質量問題才行。應收款要等主體驗收完畢6個月后才能付清,造成混凝土行業有大額的應收賬款。2017年西部建設營業收入149.2億元,年末有97億應收款項,其中大部分為應收賬款。
表2:2015-2017年西部建設應收&應付賬款周轉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作為主要原材料之一的水泥,水泥行業賬期一般在2個月左右,部分大型水泥企業賬期更短。
?圖14:2017年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51.2天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4、行業特征之四: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薄
混凝土生產的原材料成本占全部生產成本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高的甚至可達到80%多。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砂石等,其中砂石成本占比在50%左右,水泥成本占比20%左右。混凝土行業目前還未形成品牌化效應,產品同質化,導致附加值不高,利潤率較低。以西部建設為例,其凈利率連續下降,2017年凈利率僅有0.95%,2016年也僅有2.78%。
?表3:2017年主要上市公司混凝土毛利率情況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Page]
?五、政策、行業動向和發展趨勢
1、主要政策
總體來看,混凝土尚未有全國系統的、直接相關的行業發展指導性政策,更多是在建筑、水泥、環保、散裝水泥等相關政策中進行規范。對于混凝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仍然是2003年發布的《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此后各地區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辦法、條例,采取措施,來扶持和規范預拌混凝土行業的發展。
表4:混凝土行業發展政策
數據來源:網絡資訊,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整理
2、行業動向
(1)原材料價格暴漲,供給短缺
2016年以來,長江沿岸及周邊地區部分砂石基地因環保問題陸續停產和整改。2018年6月,全國河湖砂石整治拉開序幕。隨著環保督查的日漸嚴格,政府對礦山開采限制的也越來越嚴,許多非法的、環保不達標的礦山都被迫關停,造成各地砂、石資源供應短缺。根據市場反應,近期不少地區砂石價格上漲了一倍左右。根據不完全統計:
湖南:河砂價格上漲非常迅猛,2017年初,株洲地區砂石到工地價格約60元-80元/噸,到了6月份已經達到110元/噸;2018年5月份,株洲砂石零售價已在160-180元/噸左右
深圳:自今年4月份以來,砂、石價格漲了近一倍;
江西:南昌自今年2月以來,砂、石價格漲了一倍多;
河南:鄭州近期價格暴漲,河砂價格170元/噸、石子120元/噸。
?表5:部分地區砂石整治措施
數據來源:網絡資訊,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整理
(2)環保整治,生存遭遇危機
6月2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味著環保整治只嚴不松。
表6:部分地區混凝土行業整治措施
數據來源:網絡資訊,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整理
(3)開啟抱團合作之路
在嚴峻的形勢之下,競爭激烈的混凝土行業也開始了行業協作之路。2018年6月22日,蘭州市混凝土砂漿行業協會舉行混凝土企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簽約儀式上金盾公司分別與八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祁連山公司分別與七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金誠鐵路公司分別與六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星銳軌道交通建材公司分別與八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大昌公司分別與五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伊真公司分別與四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宏建公司分別與五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西部建設公司分別與五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三圣特種建材公司分別與兩家公司簽訂了框架協議。
6月25日,寧夏混凝土行業協會發布《銀川市全體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決議》,對于混凝土銷售價格、收款、稅率等方面做出保護性規定。
3、發展趨勢:需求穩定,比水泥更有保障
由于現場攪拌混凝土存在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質量不穩定等劣勢,建筑施工現場每攪拌使用1噸水泥,就有5%變成粉塵,這些粉塵是PM2.5的源頭之一,嚴重影響空氣質量。廣泛使用商混站,能大大減少噪音、粉塵、道路污染問題,解決了施工擾民和施工現場臟、亂、差等問題,也減輕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現場攪拌一小時生產30-50立方米,而商混站可生產1000多立方米。商混站從原料輸送、稱重,到攪拌、裝車全是電腦控制,減少了人工操作,有利于混凝土質量保證、提供工程質量、保證施工進度。商品混凝土是實現建筑工程工業化的重要改革,體現了混凝土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由此混凝土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大生產轉變。我國很早即開始推行預拌混凝土。然而由于成本較高,工程企業使用預拌混凝土積極性不高,加上缺乏監督體系,推廣預拌混凝土的實際執行情況與預想仍有差距。
發達國家在60-70年代已基本完成由袋裝水泥到散裝水泥的改革,預拌混凝土用量一般要占混凝土總量的80%以上。我國商品混凝土占比由2006年的39%提至2016年的58%(數據來源:國泰君安),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還很遠。各地之間的發展也不均衡,江浙是推廣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典型。2017年,浙江省全省水泥散裝率高達81.70%。全省預拌混凝土產量創歷史新高,使用散裝水泥5365.05萬噸,占全省水泥產量比例57.43%,占比提高14.92個百分點。2017年江蘇混凝土產量達23291.87萬立方米,在建筑領域,預拌混凝土占澆注混凝土總量的比例已超過80%,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由于下游需求相同,通常預拌混凝土和水泥的產量變動是同向的。2015年兩者增速首次出現背離,水泥產量下降的同時,混凝土卻沒有。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混凝土預拌化率的提高是必然趨勢,有可能會對沖部分需求下滑的影響。混凝土相比水泥,在需求上更有保障。
圖15:2006-2017全國混凝土與水泥產量增長率對比
數據來源:混凝土協會,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