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峰+自律 從陜西看國內水泥價格上漲的兩大主因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環保問題,避免污染物疊加排放,近年來錯峰生產在水泥行業大范圍推行,并客觀上促成了水泥業行情的回暖,特別是2017年下半年,水泥價格的大幅上漲一度引發資本市場持續關注。
進入2018年以后,國內水泥行情延續了2017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勢頭,價格基本維持在較高水平。以陜西為例,據業內人士透露,自2017年開始陜西省水泥價格相對較平穩,一直保持穩中向上的趨勢。
這其中,積極執行錯峰生產是水泥價格穩中有升的重要因素。據了解,按政府錯峰生產的要求,陜西地區全年要停夠5個月。這意味著該地區有效生產時間僅為7個月。如果將各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突發因素考慮在內,每天生產線真正的生產時間為半年。某業內人士指數,就目前情況而言,陜西省生產線的運轉率和政策要求是基本相吻合的,發揮50-60%運轉率的情況下,陜西省內的市場供需是可以保持平衡的。
當然,出錯峰生產以外,行業自律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陜西當地水泥產能集中度相對較高,海螺、堯柏、聲威、生態、冀東五大家企業,產能集中度高達80%。在此背景下,為行業自律提供了較好的溝通基礎。
雖穩中有升的水泥價格為水泥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但在下游消費者看來,大幅上漲的水泥價格并不能得到廣泛認同。事實上,自從水泥價格步入上升通道以來,中國水泥網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價格信息中,也經常會在留言板上看到不少反對價格上漲的聲音。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在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要求下,水泥企業需要不斷提升和改進生產技術,做到節能減排,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這些都稱之為企業的環保成本,也是隱形成本。環保成本的比重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就會削弱,價格的提升也是必然的。結合成本來看,目前的水泥價格也算較為合理。因此,水泥價格回落的可能性較小。
最后,該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是十分嚴峻的問題,各個企業應該理性競爭,團結合作,行業效益才能提升。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