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從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第一輪次督查看水泥
近日,新華社刊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提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意見》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生態環境部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推動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持續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成效,決定繼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6月7日生態環境部下發《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方案》。《強化督查方案》明確的督查內容共有十三項,與水泥生產有關聯的內容有:
--“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情況、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
--工業企業環境問題治理情況,排查涉氣工業企業環保設施安裝、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
重點檢查污染防治設施是否按要求建設;
是否存在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超標排放、以逃避現場檢查為目的臨時停產、非緊急情況下開啟應急排放通道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行為;
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否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
是否對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情況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是否對物料(含廢渣)運輸、裝卸、儲存、轉移和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實施深度治理。
--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情況。
是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
是否對污染治理不達標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
是否存在拒不停產或未完成整治,擅自恢復生產的情況;
是否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進行修復、減塵抑塵;
是否存在重點區域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的情況。
--錯峰生產落實情況。
是否按要求制定“一企一策”的采暖季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
對照清單及方案,檢查相關企業是否按要求進行限產、停產;
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是否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
未列入管理清單的工業爐窯,是否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方案。
--重污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情況。
重污染天氣應急啟動期間,是否按照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及時發布相應級別預警,啟動應急預案;各城市是否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項目清單,各企業(單位)是否按照預案要求落實減排措施。
《督查方案》下達后,6月10日,參加第一輪次督查人員到位,6月11日,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工作正式開始,200個督查組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85個縣(市、區)進行督查。督查第一階段自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8月5日,共4個輪次。對 “2+26”城市“散亂污”企業整治、燃煤鍋爐淘汰、部督辦問題整改以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規定的其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梳理熱點網格、群眾投訴舉報,重點發現新的涉氣問題。
督查到目前已進行了第1個輪次。督查組現場檢查發現22家水泥企業存在環境問題,經梳理后如下所示:
工業企業粉塵無組織排放,共有12家水泥企業;
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2家;
未安裝治污設施,3家;
清單內淘汰類“散亂污”未落實“兩斷三清”1家;
清單內整改類“散亂污”未完成整改,1家;
露天礦山未落實減塵抑塵措施,2家;
渣土車覆蓋不完全,1家。
工業企業粉塵無組織排放仍是水泥企業環境問題重災區,占問題比例超過一半。說明還有不少水泥企業對控制粉塵無組織排放漫不經心,該清醒了。未安裝治污設施和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共有5家,占比近1/4。
按《強化督查方案》要求,在督查過程中完善督查交接,前后兩輪次督查人員做好工作交接。前一輪次人員要將前期督查工作情況、發現的問題、地方整改情況等有關資料,移交至下一輪次督查組。并且堅持壓力傳導,重點盯住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通過督查切實傳導壓力,推動地方真正把工作抓實,強化嚴督嚴查,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被曝光企業不能有督察一陣風的僥幸想法,督察“回頭看”已常態化,環境部領導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政策吹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正在開展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重點要督察的就是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的作風問題,虛假整改、敷衍整改、假裝整改的問題。被曝光企業要端正態度,立馬整改,且整改到位,不要再添加虛假、敷衍、假裝之類錯上加錯。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