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企業報》:以科技興建材
人們從大自然的礦石中提煉出所需的各種材料,剩下的礦渣、粉煤灰、鋼渣、尾礦,卻越來越多,它們能否再利用?清華大學教授孫恒虎最近在一次講演中介紹了他的一項科技成果。利用這些廢渣,再配以鹽湖、海水中的物質,可以凝結成一種新型建材,這被稱為凝石技術。凝石可做建筑材料、磚瓦、巖石。經試驗,用凝石做廠房、道路,和傳統水泥對比,抗滲性大幅度提高。凝石做混凝土管的強度相當于普通水泥的三倍,且用料可以減少一半。
我國是建材大國,水泥、鋼鐵、煤炭、電力、電解鋁的產量紛紛進入世界前列,這是中國人很自豪的事情,但是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生態、資源、能源問題。
如何利用科技成果把值得我們自豪的成就保持下來,同時又解決環境問題,成為科學家需要攻克的難題。凝石技術可以把固體廢棄物利用起來,用大地成巖的原理做混凝土。目前,全國有數十億噸的固體廢棄物,僅煤矸石一種就高達34億噸。這些固體排放物每年還在增加,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僅粉煤灰一項,全國每年的處理費用就達60億元。此外,我國適宜燒制水泥的石灰石可開采儲量為250億噸,以2003年的水泥產量計算,僅夠用30余年。而采用凝石技術,這些數量巨大的固體廢棄物將變成生產優質凝石的上佳原材料,“吃渣量”可達90%以上。專家認為,凝石與普通水泥相比具有多種優點,比如:生產過程實現冷操作,節省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生產過程大量減少煙塵,不破壞天然資源,不污染環境;凝石混凝土的強度、密度、耐腐蝕、抗凍融等方面的性能優良,適用于海上工程;生產成本低、工藝簡單等等。凝石技術是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的一項研究成果。有專家表示,人類在建筑膠凝材料方面,經歷了千年的石灰“三合土”時代,百年的水泥混凝土時代。凝石技術的出現,很可能意味著新的時代來臨。
當然,這需要有一個大范圍產業化的過程。
我國建材工業目前正面臨著轉型。近期建材行業需求萎縮,供大于求,價格低迷。原、燃材料價格上漲,擠壓水泥行業的盈利空間。業內人士指出,從建材銷售情況看,庫存呈上升趨勢,價格走勢處于下降通道中。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效應逐步顯現,建材市場將從前些年的發展過熱逐步趨于理性。但是,與前幾年我國大幅增長的建筑建材市場相比,建材工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不足。據悉,我國新興科學技術對建材業的貢獻率還不到15%,而科技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已達40%,表明建材科技水平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材行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行業新產品匱乏。據統計,2004年我國涂料總產量達298.15萬噸,已成為年產量僅次于美國的涂料生產大國。但從技術層面分析,我國涂料生產技術和裝備比工業發達國家大約落后20年。
建材業發展的新空間在于科技創新。處在這樣一個階段,科學家們新的科研成果,對轉型期的建材業是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建材業需要更多科學家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的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盡快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以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應對市場的新變化。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