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下的水泥生意:工廠爆倉 經銷商叫苦
兩個月來南方多地持續不斷的暴雨,澆得不少做水泥生意的人心中煩躁。老陸就是其中一個。
他是廣東地區幾家水泥品牌的代理商,由于疫情和強降雨導致下游客戶回款緩慢,最近感到“資金壓力很大”。
施工困難、需求寡淡,水泥行業目前正處于“淡季中的淡季”。自5月底以來南方各水泥市場價格持續下跌,要想一掃低迷,似乎還需時日。
同樣感到生意不好做的,還有一些地區的水泥廠。據“商業人物”了解,雖然近期已在千方百計尋找銷路,但仍有廠家因存貨太多而爆倉。這在業內相當少見的一幕,成為不少從業者在特殊時期感受行業涼熱的縮影。
對很多業內人來說,只能一邊艱難度日,一邊盼望及早復蘇。
爆倉的水泥廠
雨季向來是水泥行業的淡季,但今年明顯強于往年的持續性降雨,令南方不少地區的水泥行情遭遇重創。
萎靡的需求急壞了一些水泥廠。在貴州做了多年水泥貿易的李豐表示,“貴陽、安順和遵義,這些地方都有水泥廠因庫存太多而爆倉。這種情況往年沒有出現過,主要就是受暴雨的影響。”
位于西南地區的貴州,汛期以來雨水天氣較多,這直接波及到當地的水泥需求。為了穩住市場,近期貴陽和黔東南等地的水泥價格連續進行了下調,以刺激下游拿貨。
李豐主要從事的是鐵路物流,水泥就是其中主要的大宗貨物標的。由于需求不振,相比去年同期,他所在物流貿易公司的發貨量下降了30%。不過,考慮到其貨運站臺地理位置便捷,貴州當地大大小小的水泥廠,很多還是會找過來進行發貨。
據他介紹,由于沒有碼頭,汽運運力也跟不上(一輛貨車走高速最多裝載32噸),貴州地區發往臨近省份的水泥主要依靠鐵路運輸。“下雨會導致路滑,又有泥石流,原本汽車一天可以運到的地方卻需要兩三天,運輸成本和安全隱患就上去了。所以現在廠家多選擇走鐵路。”
而為了盡可能多地出貨,李豐公司旗下的幾條專用鐵路線,便成了水泥廠眼中的香餑餑。他告訴“商業人物”,這段時間廠家比較慌,他一天能接到七八個電話,都是對方希望自己這邊能多派貨車去廠里提貨,否則倉庫存不了這么多水泥。哪怕是不發出去,就是先把水泥裝進集裝箱儲備起來,對廠家來說都能松一口氣。
“我們這里有省內最大的一條水泥生產線,大概是一天生產1.25萬噸左右。如果廠家發不出去,倉庫里肯定堆不下,因此就只有叫我們趕快拉走。”李豐說,他們上周又投放了16臺車都各個站臺,現在運送的車輛都要跟不上了。
距離李豐公司鐵路站臺最近的,是一家水泥上市公司在當地的分廠。目前每天從廠里發往站臺等待運輸的水泥,至少有三五千噸。據他了解,即便如此,這家水泥廠還是出現了爆倉情況。除此之外,最近他們公司每天還要接待三四波其他廠的領導,對方迫切地過來討論,怎么能拉更多的水泥出去。
除了運輸之外,李豐的公司也做水泥經銷。“原來是我們主動去找廠家談價格拿貨,現在卻是他們比較著急了。只要能幫他們賣出去水泥,那么拿貨的價格都可以談,我們甚至可以拿到最低的價格。”他說。
殘酷的價格戰
與一些標準化經營的行業不同,水泥是一門區域性特點明顯的生意。
全國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的六大區域性市場,尤其處于雨季的華東、華南和西南市場,面臨的競爭形勢也不盡相同。
李豐的生意很難做到兩廣地區,尤其是廣東。由于長距離運輸導致的成本抬升,使得他代理的水泥到當地就失去了價格優勢。因此雖然廣東市場需求量龐大,但他也只得鮮少涉足。而身在廣東的老陸也有自己的煩惱,“我從水泥廠拿貨是全額付款,但下游客戶卻是分期支付,現在下游回款一慢,我就很艱難了。”
相比長江流域嚴峻的降雨形勢,廣東地區近期雨水天氣減少,當地水泥的需求也有所恢復。不過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競爭激烈的殘酷價格戰。
肖軍供職于廣西百色一家大型水泥集團,這家水泥品牌在省內頗為知名。他主要負責向廣東市場銷售P.O42.5(普通常用型號)散裝水泥,走的是內河運輸。為了攤銷成本,他們通常會從廣州購買煤炭由船運輸過來,待卸貨后再裝載水泥發往廣東。整個6月份,經他手出貨一萬多噸,整個公司則發了近20萬噸水泥到廣東。
“最近廣東那邊打擊北方過來的水泥,它們是集裝箱裝船走海運過來,成本更低,因此帶動價格降得厲害。”他說,這個月自己發出的水泥每噸已降價四五十元,從月初的418元/噸降到了370元/噸。而據他透露,在月初的時候有客戶還告訴他,當時其他品牌運到廣州的價格(含到岸價和到目的地價)還要高達500-560元。
盡管價格一降再降,但生意仍并不算好做。相比肖軍所在公司3條水泥生產線、年產超過600萬噸的量來說,每個月20萬噸的出貨量只能說一般。而7月份這個數據可能還得下降,“旺季的時候都是別人求我們發貨,但這個月我才發了兩三船水泥,大約5000噸。主要就是降價厲害,下游沒人敢輕易拿貨,擔心價格還會降,所以都在觀望。”
此外,七八月份的臺風季還沒有過去,如果臺風經過兩廣地區,那么情況會更為糟糕。不僅工地無法施工,水泥儲存也會成為大問題。而要一直等到10月份,當地的水泥消費旺季才會到來。在此之前,所有人只能考慮先熬過當前的行情。
肖軍比老陸幸運的是,他所在的水泥廠家比較強勢,暫時沒有太大的銷售壓力。其所發的水泥會優先考慮熟客,并且只有先收到客戶預付款,他們才會向對方發貨。與一些通過“賒銷”模式來促銷的大牌水泥廠不同,“我們不做墊資,出廠價賣水泥還要再墊資的話,那是瘋了吧。要是在旺季,給我錢我還不一定發貨呢。”
旺季會更旺?
在李豐看來,降價出售會影響水泥廠家的利潤,但即便如此廠商也不想囤貨。由于每道生產程序都是固定的,輕易停產也不是一個好選擇。對貴州的一些水泥廠家而言,現在可以做的就是暫停對距離較遠地區的銷售——鐵路運輸價格畢竟偏高,綜合成本算下來,將完全無法沖擊外地市場。
而作為全國水泥價格風向標的華東地區,受頻繁的雨水天氣影響,多地庫存仍然維持在高位。當地企業也進行了多次降價,在本月初,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曾創下今年以來水泥和熟料價格新低。一邊是持續涌入的外來低價水泥,一邊是苦苦堅守本土市場的當地廠商,華東地界上的價格博弈同樣激烈。
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一些業內分析認為,水泥行業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而一旦雨季結束,今年趕工潮將帶來巨大的水泥漲價彈性,需求被釋放之后,旺季價格的爆發力將更強。
“目前淡季價格調整已基本接近尾聲,考慮到需求推遲并未消失,以基建為主的區域需求有望超過預期。”不少券商機構近期便頻頻發表類似研報稱。而之所以如此樂觀,核心邏輯正在于今年潛在的巨大基建增量需求,以及地產推盤力度的增加。機構們紛紛預測,在八九月份水泥淡季結束后,全行業很可能將實現“旺季更旺”。
老陸也有這樣的預期,他表示今年水泥的需求仍然很大,主要有國家的基建項目,廣東的水泥廠不會愁賣。他并不想去廣東以外的地區開拓客戶,認為沒有太大競爭力。在他看來,自己現在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新客戶,有了客戶之后,資金這些問題也就變得好辦。
這些將大量消耗水泥的項目同樣令肖軍感到眼熱。接受采訪時他發來一張微信聊天截圖,說朋友的一位熟人在海南中了幾個億的標,這意味著龐大的水泥需求,不過從廣西發貨到海南的成本太高,很遺憾這單生意做不了。
于是他把目光重新拉了回來。“百色周邊高速修路和房地產市場也會用我們的水泥,即使廣東賣不掉,百色當地也賣的掉。上個月我熟料賣出去7000噸,金額大約兩百多萬元。華潤和海螺這些品牌都搶不過我們,所以不愁的。”
雨季仍在持續,從業者們也在等待著轉機。從網上打開一個水泥行業相關的貼吧,能看到最近不少勾兌交易的信息。在這個疫情疊加暴雨洪澇的特殊年份,以往熟悉的線下水泥生意,也變得不那么容易。貼吧里的留言在不斷更新,每個人都在盼望著旺季到來。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