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水泥打印制造離岸風機 建設成本減少 80%
離岸風電發展至今,單機設備容量與設備體積越來越大,對制造商與安裝商來說,運輸設備困難度與日俱增,因此美國新創團隊 RCAM Technologies 想利用3D水泥打印技術,直接在運輸港口建設風機塔與基樁,大大減少運輸費用與材料成本。
RCAM Technologies 在2017年底獲得加州能源委員會125萬美元補助,開發和測試3D打印風機技術,讓風塔與基樁可直接在現場建造,不用再讓卡車拖著龐大的風機塔運送,當時該公司預估可在一天內完成140米以上的超高風塔,建造成本還可砍半,進一步降低電力均化成本,而近日該公司更獲得美國能源局STTR15萬美元贊助,為離岸風電測試此概念與評估經濟可行性。
RCAM Technologies 創始人兼CEO Jason Cotrell 表示,所有施工都會在港口或碼頭完成,就像一般的混凝土工廠一樣,這些工廠可說是遍布全美各地。所需的混凝土只要由一般水泥車運到現場,或是可直接現場準備,運送與材料成本十分低廉。
團隊將打造由混凝土與玄武巖鋼筋纖維組成的風機塔與基樁,預估每噸100美元,Cotrell 指出,3D水泥打印則可減少80% 建設成本。而為了突顯與傳統制造差異,Cotrell 更表示,美國羅德島離岸風場 Block Island 每支6MW 風機要價約1,000萬美元,采用3D打印技術的話,每支200萬美元就可搞定。
3D打印技術也可以大幅減少建設時間,Cotrell 指出,一般得花135天才能生產適用于歐洲淺水海域的混凝土或鋼筋風機基樁,如果采用兩臺3D打印機,或許可以在一周到兩周之內完成。這不僅可以加速生產速度,還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減少勞動成本,不用再經過鋼筋建設的焊接、結構涂漆等步驟。
MAKE Consulting 資深顧問 Aaron Barr 表示,由于成本效益比高,混凝土風機已經迅速取代鋼筋架構風塔,120米高的風機也越來越多是由混凝土技術制成。采用3D水泥打印技術將可減少運輸費用與材料成本,進一步提升離岸風電優勢。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