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料資源化”將在2018年繼續對水泥行業產生邊際影響
廣西、江西地區的主導企業南方水泥、海螺水泥、華潤水泥、臺泥水泥、紅獅水泥等陸續發布提價通知。江西各企業的調價幅度在30元/噸。廣西區域各企業各標號水泥價格上調幅度在10-20元/噸不等。南方、海螺、華潤、臺泥、紅獅、京蘭等多家水泥企業集體漲價。
目前,水泥需求逐步進入到淡季。為何旺季尾聲,水泥價格仍然可能延續上揚?
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從同比數據看,2018年同期庫容比更低。
●對比2017年同期的錯峰生產規劃,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2018年的錯峰生產政策對供給端的收縮力度進一步加強。
●“熟料資源化”趨勢在不斷加速,整體價格表現可以說是屢次超過市場預期。
在牛邦投教研究員看來,水泥行業是經濟“新常態”下配置價值非常高的周期品。新常態下的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趨勢。而,平抑的周期下水泥的行業定價權最強、穩定性較高,價值屬性邏輯最能講通。
現在新常態下盈利波動整體波動越窄的行業,龍頭企業相比于行業總體平均成本有明顯優勢的行業,而且未來資產負債率比較低,分紅率有提升能力的龍頭,是可以講類價值化的邏輯的。
●水泥正好從各個條件上來看比較符合這個標準。水泥是彈性、區域型產能,整個產業鏈條在國內、是本土化定價產品且產業鏈條上庫存少,基本沒有杠桿,受到預期的影響相對較小。
●此外,大型水泥企業由于有自有礦山的原因,具有很強的上游屬性,在目前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水泥龍頭對于整體市場的定價權是非常強的。
●最后,“熟料資源化”將在2018年繼續對行業產生邊際影響,加速企業出清和龍頭的產業鏈條延伸。
為何旺季尾聲,水泥價格仍然可能延續上揚?牛邦投教研究員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其一、從同比數據看,2018年同期庫容比更低,錯峰生產政策更嚴,且在“熟料資源化”的背景下供給同比進一步收縮,預計未來三個月水泥淡季價格的下滑幅度有限,對全年的水泥價格形成重要支撐。
從庫容比看,2018年6月初全國水泥庫容比僅為54%,從歷史來看處于絕對低位,去年同期61%;華東庫容比僅不到47%,去年同期約57%。在庫容比處于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企業協同的心態將更加穩定,價格下滑幅度有限。
只要天氣不特別惡劣,低庫容比下的疊加施工的相對連續,對水泥價格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其二、對比2017年同期的錯峰生產規劃,博覽研究員認為,2018年的錯峰生產政策對供給端的收縮力度進一步加強,錯峰生產的規劃也更加細化、有針對性。
例如,山西省2018年非采暖季停窯60天,去年同期20天;江蘇省2018年高溫梅雨季停產30天,去年同期20天。各省在錯峰的時間安排上相對延長,邊際收縮力度更大,而且今年錯峰的監管執行力度也進一步加強。
6月1日開始,山東等地的錯峰生產就要開始執行,這將大大減少熟料的供應能力從而持續優化行業供需關系。
●其三、“熟料資源化”不斷提速。今年一季度水泥行業的整體走勢相對平穩,相比其他周期品體現出了較強的韌性。而,進入二季度以來,整體價格表現可以說是屢次超過市場預期。其核心原因是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熟料資源化”趨勢在不斷加速。
往后看,近期各地政府頻繁針對礦山、水泥產能出臺管理方案調整。
比如,浙江省《水泥工業2018-2022年發展規劃》已經出臺,《規劃》中提出到2022年前后全省建設5個熟料基地(南方3個、海螺紅獅各一個;并搭載綠色礦山)。山東省、江蘇省等地均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關閉、搬遷、整改區域內的水泥產線(例如徐州市要求中聯水泥等生產線下半年關停)。
而長江沿線針對采礦、采砂等資源性行業的整改剛剛拉開序幕。體現了政府對原材料、熟料資源的重視和接下來幾年對這些資源進行統籌集中管理的大發展方向。而像山東淄博等建材大市其實早已未雨綢繆,提前開始進行行業改革。因此,這將有效的從產業鏈條上游去壓縮水泥行業的整體有效產能,在“新常態”下行業進一步集中是大勢所趨,而大型水泥企業進一步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的確定性極強。
水泥行業是經濟“新常態”下配置價值非常高的周期品
首先,新常態下的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趨勢。當前經濟狀態下,舊動能仍然承載著較強的為新動能造血的功能。因此,決策層更多是希望看到新動能在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多,而不是舊動能出現斷崖式下滑。
近期決策層的重要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供給側改革將仍然貫穿整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決策層是希望在經濟總量有所緩步回落的同時,同步加速供給的收縮,這也是當前政府工作的大方向。
而,基于當前的決策層各項表述和核心的訴求,博覽研究員認為,近年大部分工業品的價格還是會延續在較高盈利中樞下的震蕩,不同的周期品振幅是不同的,但總體需求周期平抑是大趨勢。因而對周期品的配置邏輯也在逐漸轉變。
其次,平抑的周期下水泥的行業定價權最強、穩定性較高,價值屬性邏輯最能講通。
歷史上看大家選擇周期品一般都是覺得鋼鐵是優于水泥的,因為鋼鐵整個周期性更強,整個產業鏈條上杠桿較多,更容易從周期波動彈性中獲益。但是,現在隨著需求周期的波動變窄,而供給周期的擾動減少,我們在這個時點對周期品的配置邏輯和歷史上看有明顯區別。
現在新常態下盈利波動整體波動越窄的行業,龍頭企業相比于行業總體平均成本有明顯優勢的行業,而且未來資產負債率比較低,分紅率有提升能力的龍頭,是可以講類價值化的邏輯的。
水泥正好從各個條件上來看比較符合這個標準。水泥是彈性、區域型產能,整個產業鏈條在國內、是本土化定價產品且產業鏈條上庫存少,基本沒有杠桿,受到預期的影響相對較小。
大型水泥企業由于有自有礦山的原因,具有很強的上游屬性,在目前的“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水泥龍頭對于整體市場的定價權是非常強的。
最后,“熟料資源化”將在2018年繼續對行業產生邊際影響,加速企業出清和龍頭的產業鏈條延伸。
2018年隨著政府訴求更加重視“綠水青山”,中國石灰石礦山的格局將從過去“規模小、散亂差”向“集中化、規模化、正規化”靠攏。
采礦權的收縮與礦山的正規化將導致大量中小無證礦山的退出,大幅提高原材料石灰石礦石的邊際成本。原材料的成本上升將促使行業分化,需要外購石灰石的水泥小企業由于競爭力加速衰弱逐步退出市場。
相比之下,像水泥龍頭由于擁有大量的石灰石礦山儲備,基本不會受影響,反而能夠獲得更多的水泥和熟料市場份額,另外通過自有礦山為一些附近小的混凝土攪拌站提供骨料等獲得更多具有“資源屬性”的利潤。
水泥龍頭布局混凝土、向拉法基“不賣一噸熟料和水泥,只賣商混”的經營模式逐漸過渡,因此,博覽研究員認為,通過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水泥龍頭企業甚至具備“二次成長”的邏輯。
總結
簡而言之,短期看,市場對需求的預期過于悲觀,這其實是當前水泥行業估值上的安全邊際,而水泥和別的周期品在定價上存在較大差異(盈利取決于集中度而非產能利用率,這是明顯的預期差),加之微觀價格數據等的不斷驗證有較好的預期修復作用。
中期維度來看行業格局的加速向好市場認知仍有不足,龍頭加速集中的趨勢、產業鏈條的延伸、行業向價值屬性的轉變其實是大勢所趨的。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