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業領域去產能取得階段性成果
從自治區經信委獲悉:今年以來,自治區經信委按照2018年自治區黨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不斷深化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成效。1—5月,關停8家企業21臺機組,合計容量39.1萬千瓦。
今年,自治區經信委聯合發改、財政、環保、商務等15個廳局委印發《2018年新疆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綜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取得階段性成果。
去產能做“減法”方面表現尤為突出,2016、2017兩年化解鋼鐵過剩產能685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期間化解鋼鐵過剩產能350萬噸的任務。截至目前,未出現“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的情況。2017年壓減水泥產能3500萬噸,在連續實行錯峰生產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協調落實電石渣水泥參與行業錯峰生產工作取得突破。水泥行業在產能利用率只有33%、產量下降20%以上的嚴峻形勢下,通過實施錯峰生產、電石渣產能置換和取消32.5低標號水泥等措施,水泥行業保持較好贏利水平。
在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方面,我區電力交易規模由2015年的50億千瓦時增至2018年的300億千瓦時以上,力爭全年可為電力用戶降低用電成本3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我區在全國率先開展頻譜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烏魯木齊地鐵與機場頻率共用,實現了有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