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 奮楫揚帆 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正當時
當前,伴隨著我國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入布局,促使我國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爆發式發展,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造“熱浪”翻滾而來,在水泥行業也掀起了不小波瀾。通過智能化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寓“智”于“造”,水泥行業不斷推進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推動企業技術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加速實現水泥“智造”。
在此背景下,2020年10月28日-29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2020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暨第十二屆國際粉磨峰會”在河南洛陽隆重召開。
本屆峰會以“數馭未來智賦水泥”為主題,共邀請到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河南運營管理區總裁劉宗虎;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生鈺;貴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副總裁蔣旺明;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創新中心副總監殷曉輝;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生產技術部總經理張明江;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等行業領導、技術專家、設備商代表等700余人參與此次大會。
水泥企業爭相布局 智能制造大秀已經開場
近日,工信部辦公廳印發《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目標到2023年制修訂30項以上建材行業智能制造相關標準,培育5家年產值過億元的建材行業信息化、智能化供應商,建立5個建材行業智能制造創新平臺,形成15套系統解決方案,突破50項建材領域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培育100個建材工業APP;推選6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建立50個建材行業智能工廠。
可以肯定的是,推進智能化在水泥工業的應用不僅是自身發展所需,更是時代所趨。
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河南運營管理區總裁劉宗虎在開幕詞中就表示,中國水泥工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行業生態持續改善,在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技術的推動下,水泥行業“智”造轉型成績優異,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意識到,智能制造是水泥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是水泥企業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走之路。
正如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在大會致辭中所描述的那樣,令人激動的是,一大批杰出的水泥企業,譬如洛陽中聯、槐坎南方、華新水泥等早已率先垂范,沖鋒在智能化數字化的第一線,這些企業不斷探索,為水泥工業的智能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優秀的經驗和啟示,為加快制造強國建設貢獻了“水泥力量”。
以洛陽中聯為例,作為中聯水泥河南運營區打造的首個智能化標桿企業,洛陽中聯集成當前業內先進的智能化生產和管理系統,全力打造“智能生產平臺、運行維護平臺、智慧管理平臺”等智能化平臺,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員工安全保障,實現了“穩產助優產、優產促節能、節能優環保”。
未來,洛陽中聯將全面深化智能制造與生產經營的融合,通過精細管理、技術升級、打造智能工廠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未來的洛陽中聯,將是一個真正具備自我思考和學習能力,能夠獨立科學處置生產經營問題的“大型機器人”。
此外,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創新中心副總監殷曉輝在會上介紹到,華新水泥堅持自主研發,構建起商業智能平臺和管理智能平臺,這兩個智能平臺涵蓋了華新水泥水泥制造、包裝制造、環保制造、裝備制造等方方面面。此外,華新水泥還自主研發AI智能識別平臺,該平臺集成多種AI識別算法、兼容現有視頻監控系統、分布式運算架構、高效運算模式單卡可帶50路攝像頭、安全告警實時手機推送。殷曉輝強調,自主研發是為了自主掌控,華新水泥傳統工業+數字化創新戰略的模式也將助力水泥工業智能化改造。
面對席卷而來的智能化浪潮,各行各業都力爭趕上這趟“智能化”的班車,但由于我國經濟現代化起步較晚,各企業工業制造業水平不一,創新研發實力相對薄弱,智能化發展實際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水泥行業的智能制造目前到了怎樣的程度?下一步該怎么做?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諸多問題擺在業內人士面前,亟需解答。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工信部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專家咨詢組專家江源對此表示,對于水泥行業而言,其發展智能制造的總體要求是并行推進、融合發展;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逐步推進、重點突破;創新驅動、強化服務。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發展思路應從構建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廣水泥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構建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推動水泥行業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加強智能制造裝備及部件應用等方面入手。
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河南運營管理區朱其川則認為,水泥工廠智能化的目標是實現自動化、數字化、無人化;同時還要達到節能減排、提高勞動生產率、可提供定制化的產品、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水平的目的。水泥廠智能制造要遵循做好總體規劃(自上而下)、廣泛參與(自下而上)、量力而行、安全問題、人力需求等原則。
總體來看,水泥行業的智能化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智能之路道阻且長,但以洛陽中聯、華新水泥等為代表的的行業先行者,已經點燃了水泥行業智能化升級的“星火”,未來中國水泥行業的智能化也必將呈現燎原之勢。
技術云集,深耕水泥智能制造升級需求
智能化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動力,越來越受到水泥等傳統工業的重視。在面對智能化促進水泥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下,不僅水泥企業在不斷嘗試,努力將前沿技術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同時也涌現出一大批技術領先、綜合服務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泥智能裝備供應商,推動著水泥行業持續邁向新的“智能”高峰。
數字化礦山及在線檢測技術就是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環,東方測控水泥智能礦山首席技術專家呂健認為,智能礦山的建設意義在于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合理利用資源,以此提高產量和質量,降低能耗、節約成本、減少污染,增強生產的安全性,提高企業的效益。從智能礦山的系統軟件平臺、智能配礦、在線檢測到三維料堆系統,東方測控全部都自主研發并成熟應用于水泥行業,助力水泥行業智能制造更進一步。
另外,隨著水泥工廠逐步進入到數字化和智能化時代,數據采集和傳輸過程中的及時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已經成為工廠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條件。例如無人礦山、智能生產、無人巡檢等智能化應用無不對數據遠距離實時傳輸的質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水泥數字工廠專家陳鋼指出,云天軟件研發推出的數據中臺是一套可持續“讓企業的數據用起來”的機制,數據來自于業務,并反哺業務,不斷循環迭代,實現數據可見、可用、可運營。數據中臺需要具備數據匯聚整合、數據提純加工、數據服務可視、數據價值變現4個核心能力,讓企業員工、客戶、伙伴能夠方便地應用數據。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未來的水泥工業要實現智能化,需要的不僅僅是裝備升級、線控系統升級、專家優化系統升級,更重要的是利用大數據資源,推進商業決策的智能化升級,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科學依據,實現精準決策。
中國水泥網作為中國建材行業最早的行業門戶網站,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提升行業形象、推動技術進步、引領產業互聯網”為己任,近年來更是極具前瞻性的積極開展水泥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研究和布局,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水泥網依托龐大的數據積累,打造了綜合開放的大宗建材數據服務平臺,持續完善以中國水泥網、行情通、水泥價格指數為核心的產業大數據體系和數字工廠、數字化供應鏈服務體系。
大宗建材系列指數不斷豐富,已成為市場行情風向標和晴雨表,為數十萬家建筑企業招投標結算提供服務。招投標項目信息、建材文庫等功能也陸續上線大宗建材數據服務平臺,為行業上下游及監管部門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
當然,對于智能化的不懈追求,離不開近年來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金圣悅表示,全球經濟惡化,各國水泥需求表現不一,但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轉正增長0.7%,中國或將成為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經濟增速回正的國家,經濟增速的回正,水泥下游需求也表現出繁榮景象。
據中國水泥大數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國水泥總產量達16.76億噸,同比降幅收窄至1.1%。1-7月份水泥行業營業收入5109億元,利潤總額926億元,依然處于歷史高位,預計全年行業利潤至少在1500億以上,行業未來依然可期。
我們相信,只要所有水泥人懷揣著對水泥行業的熱愛,懷抱著水泥行業未來發展必將更美好的初心、信心和決心,共同尋找、探索水泥行業智能制造發展之路,水泥行業的“智造”之旅一定會更加美好!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