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1億噸天然砂石!京津冀支持綠色砂石骨料基地建設
7月15日,為加快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升級,提升區域資源利用效率,培育綠色新動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轉型提升計劃(2020-2022 年)》(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中提到,以山西、內蒙、河北等地為重點,開展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尾礦、熱熔渣制備新型建材等高值化產品推廣應用,新增工業固廢高值化利用能力 1000 萬噸/年。 在提高工業廢固利用價值的同時,以山東淄博、河南焦作、山西呂梁等地為重點,開展赤泥提取有價元素、低成本制備生態水泥等應用,有效解決赤泥利用的難題。
《計劃》還支持一批建材企業在河北、山東等省布局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走推動先進制造業 與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支持冶金、建材等工業窯爐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探索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該計劃因地制宜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險廢物等項目建設,提高固廢對工業生產原(燃)料的補充和替代作用。
除了水泥,《計劃》中還提到了關于砂石和混凝土的轉型提升問題。如充分利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尾礦、廢石等存量工業固廢資源,以張家口、承德、唐山等地為重點,建設一批利用尾礦、廢石等固廢制備砂石骨料、干混砂漿等綠色砂石骨料基地,利用“公轉鐵”專列、新能源汽車運輸等條件,保障京津重大工程建設的砂石骨料供應和質量,解決常規砂石骨料短缺已成為制約京津冀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瓶頸問題。到 2022 年,將具備年替代 1 億噸天然砂石資源的生產能力。
《計劃》還要求充分發揮唐山地區尾礦、廢石資源豐富的優勢,建設固廢機制砂石骨料、預制混凝土結構件、全固廢膠凝材料等建筑供應基地的計劃。目的是為雄安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高品質建筑材料,以“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為契機,力爭建筑垃圾就地消納有序推進雄安新區周邊地區存量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
編輯:彭程遠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