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東省預拌混凝土行業運行情況
2017年廣東省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預拌混凝土有資質經營的站點數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6.28%,混凝土產量增加12.72%;在“廣東省散裝水泥發展應用監管信息平臺”備案的預拌砂漿生產站點數同比增加50.45%,而使用量卻有所減少,同比增幅為-5.51%。
一、運行情況
(一)預拌混凝土
1.企業數量
據統計,2017年廣東省共有預拌混凝土攪拌站846個,比2016年的796個增加了50個,同比增幅6.28%;圖1為2010~2017年廣東省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站點數量統計圖:
表1為2016、2017年廣東省各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數量統計情況(僅統計有資質經營的站點,不含在建站點)。
2017年,廣東省的粵東地區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站點數量增加較快,同比增幅19.07%,粵北、粵西地區分別為8.77和7.25%;經濟較發達的粵中地區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數量在減少,同比增幅-0.49%。表2是2017年廣東省各區域攪拌站站點數較上一年增長情況:
注:粵中地區指: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7個市;粵東地區指:惠州、河源、梅州、汕頭、潮州、揭陽、汕尾7個市;粵西地區指:肇慶、云浮、陽江、茂名、湛江5個市;粵北地區指:韶關、清遠2個市(下同)。
粵中地區攪拌站數量占全省48%,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2年為66%、2013年為59%、2014年為56%、2015年為53%、2016年為51%)。圖2、圖3分別為2016年、2017年廣東各區域攪拌站站點數區域分布情況。
2.產量
據統計,2017年廣東省預拌混凝土總產量為16,013.77萬立方米(不含交通、水利、能源三大系統),比2016年的14,206.37萬立方米增加了1,807.4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了12.72%。2016~2017年各市預拌混凝土產量統計情況見表3所示。
表3:2016、2017年廣東省各市預拌混凝土產量統計 (單位:萬立方米)
2017年,廣東省的粵北地區預拌混凝土產量增長較快,同比增長了76.20%,粵東、粵西地區分別增長為17.97%和15.80%;經濟較發達的粵中地區,預拌混凝土的產量同比增長6.37%。表4是2017年廣東省各區域預拌混凝土產量較上一年度增長情況。
表4 2016、2017年廣東省各區域預拌混凝土產量同比增長情況
在經濟較發達的粵中地區,預拌混凝土的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65%,較2016年的69%有所下降。2016年、2017年各市預拌混凝土產量及區域情況分別見圖4、圖5所示。
3.產能
根據廣東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2017年8月對廣州、深圳等13市的調研結果,全省預拌混凝土行業攪拌站的平均單站產能:94.09萬方;平均單站產量:20.4萬方;產能發揮情況仍然普遍較低,產能利用率最高的市為31.25%,最低的市只有8.39%,平均為20.01%,產能過剩的狀況普遍存在。2017年廣東部分地市預拌混凝土產能發揮情況見表5。
表5 2017年廣東部分地市預拌混凝土產能發揮情況統計表
(二)主要特點
1.預拌混凝土新增站點和產量增長主要分布在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經濟相對發達的粵中地區攪拌站數量和產量雖然仍占全省48%和65%,但已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2.預拌混凝土產能利用率仍然較低,平均產能利用率產能為20.01%;產能嚴重過剩,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由于水泥、砂、石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上環保的壓力,預拌混凝土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而混凝土市場的銷售價格又不能夠及時的上調或調整不到位,企業沒有合理的利潤,對行業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產能嚴重過剩。截至2017年底,廣東全省846個攪拌站產量約16,013.77萬立方米,平均單站產能94.09萬立方米,產能平均發揮率約20.01.83%,目前市場需求逐步下降造成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尤其是中低端產品供給產能嚴重過剩,加之產業集中度低,惡性競爭問題突出,造成預拌混凝土行業陷入發展瓶頸和困境。
3.行業集中度低,市場秩序失衡。據統計,全省集團化規模超500萬立方米企業有15家,上1000萬立方米企業有3家,但其站點分布在各區域,不集中,在區域市場中未形成主導地位。因行業過于分散,集中度低,資金、裝備、技術、人力資源難以形成合力、無法形成較強實力,市場秩序混亂,誰也無能力面對市場另一方的話語權。
4.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企業經營阻力重重。呆賬、壞賬大量產生,每個企業少則三幾千萬,多的上億應收賬款,許多企業由于不能及時收回貨款,資金無法有效運轉,企業經營陷入困境。高額應收賬款問題是制約混凝土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5.攪拌站無資質經營的現象較為嚴重。據廣東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2017年8月對茂名、梅州、云浮等15個市的調研統計,有資質經營的攪拌站合計為691家,無資質經營攪拌站數合計達到113家,無資質占有資質的16.36%,主要分布在粵西和粵東地區。其中最高的一個市,有資質的攪拌站數為29家,而無資質經營攪拌站數高達46家。這些無資質經營的攪拌站,大多是原來的重點工程(如路橋工程)完工后留下來的臨時站點,以低價轉讓給當地的社會人員。這些站點設備簡陋,試驗室配置及技術人員配備均達不到《規范》要求,無質量保障體系,混凝土質量沒有監管;生產場地混亂,亂排亂放,污染環境;主要以低廉成本、低價搶占市場,引發無序的惡性競爭,嚴重危及工程質量和影響正常的市場秩序。
6.綠色發展、環保治理與各管理部門之間的矛盾。混凝土企業根據自身完善和環保部門要求,這兩年紛紛投入資金對攪拌樓和骨料堆場進行除塵、降噪等技術整改和封閉改造,以減少粉塵,噪聲,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但有些地方城管部門卻認定為是企業違反有關規定進行違章建設,不允許企業改變現狀,如此政出多門,企業無所適從。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