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一年處理40萬噸電廠飛灰 水泥業可成循環經濟驅動心臟
根據臺灣營建研究院評估,水泥業如果能夠與循環經濟結合,每年將可以協助臺灣處理500萬噸事業廢棄物,以臺泥為例,一年就處理了和平電廠40萬噸飛灰,水泥業能夠順利轉型,將可以成為循環經濟驅動心臟。
臺灣營建研究院營建產業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黃榮堯表示,臺灣地狹人稠,能源高度仰賴進口,在大理石礦區礦權展延,引發爭議以前,臺灣營建研究院等單位,曾經前往日本,考察當地水泥業推動循環經濟情形,發現當地水泥業者生產1噸水泥,最多已使用高達475公斤替代原料物料。
水泥業一年可處理500萬噸廢棄物 “是循環經濟驅動的心臟”
臺灣營建研究所去年在《礦業法》修法公聽會的書面意見中指出,大理石礦權展延,若因為《礦業法》修法全面凍結,將立即導致臺灣地區6成水泥缺口,直接導致當地物價房價波動,同時造成循環經濟失去動能。
黃榮堯強調,水泥業如果配合政府事業廢棄物回收政策,一年可以處理500萬噸事業廢棄物,是循環經濟驅動心臟,以臺泥為例,臺泥水泥生產過程,一年處理和平電廠40萬噸集塵灰,潤泰水泥目前生產過程,也有使用電弧煉鋼所產生的還原渣。盡管大理石礦開采過程,可能會對山林造成影響,但是水泥業如果成功轉型,可以成為帶動循環經濟的環保標竿企業,同時滿足重大工程內需。
黃榮堯表示,水泥生產過程,可以使用的替代原料,除了廢輪胎、鋼鐵業與燃煤電廠爐渣底灰、下水道系統淤泥之外,高科技3C產品回收后,液晶面板含的硅很高,研磨成粉末后,也可以作為水泥生產原料。過去,水泥業在臺生產量超過內需市場需求總量,因此,被冠上了破壞土地的罪名,轉型的作法,是讓水泥業成為處理其他事業廢棄物的管道。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