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一季度報靴子落地 水泥行業獨角獸可期?
海螺素有行業巨頭的美譽,在其揭曉的表現搶眼的一季度財報也充分體現了巨頭本色。2018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趨穩,水泥產量方面也同比下滑4.5%,但受益于銷售價格同比上漲和市場需求回暖,海螺水泥逆勢而上。
報告中,一季度集團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及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較去年同期上升120.55%、114.19%、114.92%和121.90%,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同比上漲所致。
一季度財報靴子落地,同業績預期一樣捷報頻傳,當屬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反觀行業內陸續發布一季度報告的華潤、塔牌、福建水泥等,相比47.78億的凈利潤,海螺遙遙領先。報告中還指出,海螺一季度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流入較去年同期上升 574.7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去年同期上升 38.89%。可以說,這位“江湖大哥”不僅是經營大家更是資本大家。
價格將繼續向好 市場供需格局依舊樂觀
一季度是水泥的傳統淡季,由于年后工程復產今年普遍較晚,整體需求偏弱,但是受錯峰生產等政策影響,加之企業庫存低位運行,水泥價格同比依然表現出較高的行情態勢,只是環比有所下跌。
而至3月中下旬,全國各地市場需求開始逐步復蘇,尤其以海螺水泥大本營所在的長江中下游區域首先拉開漲價大幕。南方多地,諸如兩廣一帶、珠三角、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水泥價格都相繼步入上行通道,為海螺業績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22億元,大幅超過2011年同期70億元的水平,預期一季度利潤在200億元的水平。隨著全國需求逐步步入常態化,進入銷售旺季,我們認為二季度海螺的表現可能更為強勁,盈利情況樂觀。
供給層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背景下,錯峰生產、環保限產進一步壓減了產量幅度,多省份錯峰生產結束時間集中在3月15日-4月30日之間。一季度,海螺綜合銷量約5900萬噸,銷量表現大幅優于華東區域行業同期需求(同比-17%),在需求持穩的前提下,市場份額占比提升。
同時,海外項目也穩步推進。2017 年公司海外銷量增長至490萬噸,今年海外柬埔寨和印尼將有2個項目投產,至年底海外熟料/水泥產能將分別增加360/440 萬噸至840/1595 萬噸。
對于水泥下游需求,雖然基建投資受財政制約,增速可能有所下滑,但作為拉動水泥需求三駕馬車之一的房地產方面仍然可以提供樂觀的增速。在未來市場價格穩定上揚的背景下,今年行業利潤預期可能還要好于去年。
水泥行業獨角獸正在走來 未來可期
在來勢洶洶的中美貿易戰中,建材行業中的“短腿”水泥由于其受外貿影響較小具有一定防御屬性,反而贏得了資本的青睞,在市場價格企穩回升的趨勢下,將可能成為部分資金的避風港。
海螺在一季度的強勁表現備受關注。噸綜合售價同比上漲88元-318 元,毛利率同比/環比分別上漲12.2%/0.9%至41.3%,噸毛利環比高位繼續上行10元至131元,超越2011 年同期的124 元;同時,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2.9%至8.3%,凈利潤率同比上漲9.7% 至25.5%,資產負債率同比下滑3.6%至22.1%。
在區域限產、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未來的水泥行業將是能耗、企業成本、資本管理的競爭。業界有言,當海螺每噸賺30元以上的時候,大家才開始有錢賺,當海螺每噸賺30元的時候,大家是沒有利潤空間的。
強大的資金流管理和超高的噸毛利,窯運轉率遠高于同行,加之其不斷拓展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海外市場、商混的現狀,未來行業“獨角獸”正愈發穩健。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