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江林:企業賺錢是行業發展的前提
4月11日,“2018年中國水泥50強高層論壇暨中國水泥協會理事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曹江林出席會議并發言,提出關于去產能、促進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看法和建議。
曹江林表示,水泥行業的首要目標去產能,而去產量對去產能是有影響的,水泥行業唯一的出路是去產量,這對三大攻堅戰中的污染防治有貢獻,替去產能爭取了時間,讓大家碗里有飯吃。“企業要發展,需保證今天碗里有飯吃,明天鍋里有食材,后天田里有莊稼。水泥行業不比電子產品,需求量是一定的,企業互相爭搶市場份額是不可取的,一花獨放不如滿園春色。”
曹江林認為,促進行業發展,有兩條基本標準,一要堅持綠色發展,以更嚴格的環保標準要求自己。二是在行業有效益的前提下,也要保證企業有效益,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高質量發展如果沒有效益,賠本賺吆喝,那么也談不上高質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要有效益保證。
對于2018年水泥行業的發展,曹江林提到,關鍵是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供給側改革主線,積極參與三大攻堅戰,為打好“戰役”做出水泥行業的貢獻。水泥行業的發展,要平衡好“碗里”、“鍋里”、“田里”這三者的關系,使得這個行業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
為此,他建議,一是提高標準,包括生產標準、能耗標準、排放標準等,制定具有智能化的示范性水泥行業標準線,用標準來畫出行業的紅線。二是淘汰落后,組織對全國的粉磨站進行核查,全面推動新型設備引入。三是限制新建,國家對于水泥行業的每一次發文,原意是限制產能的增加,而發文的結果卻是產能過剩。因此,減量過后,應該要有嚴格的公開監督機制,包括媒體的監督,行業內部的監督。四是嚴格執法,建議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考慮未來執法機制的銜接問題。
去產能,促發展,須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堅持行業自律,過剩行業要采用加本利的經營方式,堅定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寓于行業利益之中。曹江林保證,在今后無論是去產量還是去產能方面,中國建材一定繼續當好帶頭人,希望得到監督、關心與支持。
編輯:楊澤鈴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