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職業技能培訓 水泥行業迫在眉睫
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在我國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政策,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高質量發展。這對于水泥及其相關設備產業來說猶如及時雨,將有助于緩解長期以來的“人才困境”。
水泥行業在我國已有百年歷史,在為國民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但是困擾行業的問題也若隱若現,除了宏觀角度看的產能過剩,微觀上看“人才斷層”逐漸成為阻礙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絆腳石。
在傳統觀念中,水泥作為“夕陽”產業,特別是在國內水泥技術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情況下,產業升級空間相對較小,成為了不少應屆畢業生舉棋不定和在職人員擬跳槽的理由。“招工難”擺在行業面前。據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一位老師介紹,近些年擁有專業背景但未進入水泥行業的學生逐步遞減,現狀不容樂觀。
薪資固然是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但行業發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則決定了從業人員能否穩定、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
職業技能與行業發展前景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完善、健全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將有利于從業人員逐步提高專業技術,勞動素質,創新能力,進而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開闊發展前景。行業發展前景美好,企業才有奔頭。企業在抱怨年輕人不愿意留在傳統行業的時候,也應該從自身制度考慮。從當前水泥行業情況來看,職業培訓制度建立并不理想。除了幾個大型水泥集團有較為連貫系統的培訓體系,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培訓體系。
此次會議指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既要有先進裝備作基礎,又要有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作支撐。正如會議所言,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同樣需要人才做支撐。以當下水泥企業看好的智能化生產為例,相對于傳統生產模式,智能化將明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對傳統工業而言,“兩化”融合,智能化,跟上時代發展節奏,還不是“夕陽依然紅”?行業發展前景同樣十分美好,從業者同樣可有所作為。
水泥工業需要有先進裝備作基礎,又要有水泥從業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升作支撐。建立并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對水泥工業勞動者提供職業生涯全過程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并將工匠精神、質量意識融入其中,有利于緩解水泥技能人才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水泥工業持續、健康發展,邁上更高臺階。
推動經濟邁上中高端,用更加優質高效的職業技能培訓,打造素質高、創新力強的水泥產業工人隊伍,建立并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迫在眉睫。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