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的動態性增強 煤價走勢如何?
產能過剩是目前煤炭市場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據了解去產能的動態性增強,接下來的煤價走勢如何?據悉鐵路、港口全力保障煤炭供應,具體情況怎么樣呢?
2017年12月以來,受氣象因素干擾及市場預期助推,國內現貨煤炭價格指數普遍出現上行,市場恐慌心態加劇。但結合近期情況分析,本輪煤炭價格上漲既缺乏堅實的支撐,其持續性也有待觀察,煤炭供需及貿易企業不宜過度追高。具體原因如下:
1、去產能的動態性增強
2018年,國內煤炭去產能的總基調不變,但工作重點將繼續由總量去產能向優化產能結構偏移。國家能源局公布的17年下半年在建產能規模接近11億噸,其中晉陜蒙在建產能接近8億噸。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來,國內煤炭產能更新置換明顯加快,內貿煤炭的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沿海煤炭價格不具備高位持續上漲的現實基礎。
2、價格足以支撐生產、發運
在產能總量充足情況下,企業產量直接決定煤炭供應量。在目前價格水平下,上游煤礦企業能夠實現普遍獲利,具備生產與發運積極性,煤炭供應能夠得到保障。
3、鐵路、港口全力保障煤炭供應
去年年末以來,主要煤炭物流通道高速運轉,鐵路港口運量大幅攀高。2018年以來,國內主要煤運鐵路大秦線運量一度運行在130萬噸/日的高位,秦皇島、曹妃甸、京唐港等環渤海地區港口煤炭調出也維持高位水平。據港口業務部門反饋,目前各煤種鐵路調進保持高位,港口煤炭庫存處于充裕水平。沿海煤炭供應不存在剛性缺口,運輸不是制約煤炭供應的瓶頸因素。
4、需求增加持續性尚待觀察
氣象因素是導致近期煤價走高的一個直接原因,但低溫程度、范圍與持續性目前仍待觀察。作為主體能源,中國的煤炭安全主要由長協煤炭資源保障,穩定的供需、運輸及一定量庫存能夠平抑需求的沖擊,氣象因素影響不宜過度放大。
5、長協價格相對穩定
1月份,國內主要煤炭企業長協價格維持相對穩定,反映長協交易的煤炭價格指數運行也更穩定。據下游大型電力集團反映,目前煤炭采購價格并未出現大幅提升,近期也無大規模采購高價市場煤意向。
6、政策“保供穩價”導向明確
年度節點上,涉煤政策也在為煤炭市場運行保駕護航:進口煤炭通關更加順暢,更多優質環保的外貿煤炭資源補充沿海市場;國內煤炭庫存制度也以平衡供需、穩定價格為目標取向。
綜合看來,近期沿海動力煤市場供需格局并未形成持續收緊趨勢,氣象因素沖擊、國際煤價上行壓力輸入及市場心態緊張是導致煤價沖高的主要因素。沿海動力煤價格大幅上漲不是主流,后續將以平穩為主,涉煤企業應保持平穩心態。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