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民間資金布點全國 浙江水泥業蛻變有方
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上半年,浙江省已有超過100億元的民間資金投資全國水泥行業,并且基本采用更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方式。
浙江省經貿委建材冶金煤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叢培江介紹,從2000年開始,浙江對水泥產業進行引導,強制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設備。目前在浙江,落后的水泥生產設備——機立窯已經淘汰45%,剩余的381臺機立窯擬用3年時間分批強制淘汰。屆時,“浙江將是全國率先完成機立窯淘汰的省份。”叢培江表示。
事實上,浙江水泥企業曾一度面臨轉型期困惑。2000年前后,知名水泥企業安徽海螺集團“放風”擬在浙江投資建廠,浙江水泥業界人士向浙江省政府進言阻擊。但隨后幾年內,浙江水泥產業不退反進,浙江也快速成為國內有名的水泥生產基地。
以政府“有形之手”進行引導,是浙江水泥長足發展的一大原因。據了解,2000年,浙江省經貿委出臺第一個產業導向政策《浙江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與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鼓勵支持建設新型干法水泥,限制新建、擴建立窯水泥,淘汰落后小水泥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政策措施。隨后,該省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籌措拆窯壓產專項資金幾千萬元,幾年內淘汰落后水泥產能1000萬噸以上,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發展騰出了市場空間。
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是水泥產業突飛猛進的另一大催化劑。叢培江介紹,2000年開始,浙江民營企業嗅到了在新型干法水泥產業的難得投資機遇,資本迅速集聚,形成第一次熱潮。2002年,浙江金華幾家民營企業投資建設新水泥企業,日產熟料2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投產,開創了該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的先河。隨后,行業內外的產業資本紛紛加入這一領域。
據浙江省經貿委的最新數據,目前,民間投入新型干法水泥的資本量已占該省水泥項目總投資的90%以上。2000年以來,浙江共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9條,形成生產能力6000多萬噸,其中日產4000萬至5000萬噸生產線12條。預計到今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占水泥總生產能力的比例將達到80%以上。
正因為浙江企業領先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技術,浙江水泥企業除在省內大展手腳外,也開始大舉西進北上,民間資本在國內水泥行業的整合運動也風生水起。叢培江透露,目前,浙江水泥資本已經遍及安徽、江西、湖南、北京、遼寧、陜西等26個省(市、區)。這些地區的浙江企業或投資技改,或承包經營。據不完全統計,運作資金已經超過100億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aoh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