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5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向何處去?
想當初,有一條2000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的企業當屬大型(大Ⅱ)企業?,F在,2000t/d生產線則是產業政策允許類規模的及格線。按《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規定,2000t/d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列在限制類。《目錄》將利用現有2000t/d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窯爐處置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純低溫余熱發電;粉磨系統等節能改造列在鼓勵類,在這里,2000t/d生產線也剛夠鼓勵及格線。
上一世紀末,隨著新型干法技術嫻熟,生產管理水平提高,操作熟練,昔日2000t/d成了2500t/d。現在似在業內都不說2000t/d了,要說就說2500t/d。當然,從嚴格意義上說,政策的硬杠杠是2000t/d,不是2500t/d。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子的。
按主管部門意見稱,水泥2500t/d及以下的熟料產能(占比達到30%以上)。如果不算進2500 t/d,即只涉及其以下的產能,充其量與尚剩機立窯產能相當,已很少了。但2500 t/d生產線似從曾“王者”到現在不太受“待見”也已是不爭的事實。
地處東、中部地區2500 t/d生產線,基本扎堆在4000 t/d及以上生產線中,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其中,有的生產線布局甚為合理,生產經營管理較為出色,地方環境承載力、資源能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空間、物流運輸等條件較好,日子過得還算滋潤。特別是在錯峰生產,產品價格回歸形勢下,更顯充裕。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生產線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調,致使競爭乏力。
地處廣大西部地區2500 t/d生產線,不少還是當地市場“王者”。畢竟在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歷史期間,西部地區日產2000噸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曾經列入過鼓勵類。
在一些水泥大集團,有不少已將2500 t/d生產線列為淘汰對象,通過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建設5000 t/d(或以上)生產線。這完全是企業自主行為。當前還不應將此作為一項行業政策推行。
對于一些達標但競爭乏力2500 t/d生產線企業,或關?;蛟俎詹换鼗蜣D型或轉行也都完全是企業自主行為。
去年,工信部等十六部門下發《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穼β浜螽a能定義是,能耗、環保、安全、技術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思想方面明確提出,實現工作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法律法規、經濟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轉變;實現界定標準由主要依靠裝備規模、工藝技術標準,向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綜合標準轉變;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的工作推進機制。
工信部在解讀《指導意見》的新特點時說,在手段上更加突出依法淘汰。強化法律法規約束,加強節能監察、環保執法、質量監督和安全生產監管等執法檢查。強化強制性標準執行,對能耗、環保、安全生產達不到標準和生產不合格產品或淘汰類產能,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在方式上更加突出多標準協同推進。工作方式從“十二五”期間主要以工藝技術、裝備規模為標準組織實施,轉向以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多標準協同推進,更多地發揮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標準的約束作用。
解讀指出,落后產能本質是嚴重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生產能力。落后產能的大量存在,不僅使得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低、競爭力差,而且物耗能耗高、污染排放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安全生產條件差,產品質量無保障,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留下很大隱患。淘汰落后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內容,是落實去產能的重要手段,是治理霧霾的迫切需要,也是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只要不是法律法規界定的落后產能,裝備規模大小已經何所謂了。是生產經營下去,還是關停退出,完全由企業自主決定。
從這意義上說,生產線規模是2500 t/d也好,是5000 t/d也罷,甚至是12000 t/d,在界定是否為落后產能上,尺度是一樣的。執行“四法一政策”,即節約能源法、環境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安全生產法等4部法律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說的更俗一點,不論規模大小,享受同等待遇。對2500 t/d以下生產線(在此就比照2000t/d視作限制類)加以特別“關照”可以理解,如把2500 t/d生產線也歸入“特別”行列,至少在當前有商榷必要。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