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人民幣匯率漲逾3% 去年全年升值幅度約7%
2018年以來,人民幣升勢可謂氣勢如虹。
短短一個月里,人民幣中間價從6.5左右升至約6.3,其間一度升破6.3,漲幅超過3%。2017年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約為7%。
這出乎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的預料,眾多機構調整了2018年人民幣匯率的走勢預測。例如,花旗銀行1月23日的報告將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設定為6.3-6.7。
“綜合考慮市場供求、籃子貨幣和政策三個方面的因素,2018年美元指數處于87-97區間的條件下,預測未來人民幣匯率在6.23-6.79的區間內波動?!?月31日,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人民幣的強勁升勢,無疑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1月31日,中國銀行發布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下稱《白皮書》)。
當日,中行副行長張青松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將重新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具體驅動力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在岸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以及離岸金融市場的深入拓展。
外資流入規模顯著增長
2017年的《白皮書》調研對象覆蓋25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3134家境內外工商企業和118家金融機構。
“76%的受訪企業和金融機構認為,人民幣國際地位將接近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這些都說明全球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存在著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的自然需求?!睆埱嗨杀硎?,人民幣的全球使用主體在不斷擴展,“目前已有超過25萬家企業和245家銀行開展了跨境人民幣業務,與中國發生人民幣跨境收付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95個?!?
在人民幣走強的背景下,2017年里,監管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人民幣的雙向流動。從推出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到“債券通”的落地,及至近期央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
需求的走強,還可以從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量增加窺得一斑。
央行1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總量增加至4.28萬億元,較2016年增加12522.57億元,同比增幅達41.3%。這是三年來境外機構和個人首次增持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2017年債市一路走熊,但據招商證券統計,外資2017年持有的債券資產累計增加3462億元,這方面得益于“債券通”等便利化基礎設施的推出,以及國內較高的債券收益率、走強的人民幣匯率。
“2017年全年外資的流入規模,與此前年份相比顯得尤為突出,幾乎是2015年流入規模的7倍以上。我國從2016年開始的這一輪國際資本流入,預計仍將在未來數年內持續,繼續起到平衡我國資本流動形勢的重要作用。”謝亞軒稱。
《白皮書》顯示,在考慮增配跨境人民幣資產的金融機構中,增配人民幣資產占可投資資產比重低于5%的金融機構合計占62%,增配人民幣資產占可投資資產比重至10%以上的金融機構只占了30%。
三大驅動力
自2015年“811匯改”以來,受人民幣貶值壓力影響,監管部門曾一度政策頻出,以穩定人民幣匯率;相應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所放緩。但隨著人民幣企穩、走強,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在新一年里獲得新動力。
張青松表示,人民幣國際化2018年有望重新回到快車道上,其主要驅動力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未來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人民幣可以形成“資本輸出+貿易回流”的順暢流通機制,擴大在全球的流通使用。
二是在岸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為人民幣跨境使用開辟了廣闊空間。當前全球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中國較高的資產收益率將繼續吸引全球資金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引導全球資本配置人民幣資產,促進人民幣真正發揮儲備貨幣的功能。
三是離岸金融市場的深入拓展,為人民幣的全球流通提供了順暢渠道。隨著國際金融合作的不斷深入、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和人民幣清算機制安排穩步推進、海外人民幣清算行轉型升級,各離岸主體將更為積極地開展人民幣產品創新,實現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持續發展。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