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垃圾危機 擬水泥窯代焚
花蓮市環保公園位處七星潭海岸南段,長年海浪不斷侵蝕邊坡,掩埋的垃圾陸續裸露,將危及海洋生態,市公所雖爭取千萬元整治,但環團認為只是不斷填補的「永續工程」,對此,當地環保部門指出,全縣每年焚燒垃圾量約5萬公噸,目前推動水泥窯代焚垃圾計畫,可望在明年上路,一舉解決垃圾問題。
環保公園原為垃圾掩埋場,22年前封場改為環保公園,不過垃圾落海問題近年隨著海岸侵蝕及后退變得更加嚴重,每隔數年就必須爭取經費拋放消波塊、施作擋土墻護坡,卻也引來環團批評「以水泥來保護垃圾」,一點都不環保的「環保公園」。
花蓮縣環保部門負責人饒忠指出,全縣1年垃圾總量約10萬噸,送往宜蘭利澤焚化爐處理費,每年就燒掉1.2億元,初步評估環保公園下埋有100萬噸垃圾,若要挖出再做分類,費用高達近百億元,縣府不但無法負擔,挖出來的垃圾移到哪,才是最讓人頭痛。
在地垃圾 原地處理
饒忠說,目前花蓮送往焚燒垃圾的宜蘭利澤焚化爐預估再2年即將飽和,未來花蓮垃圾處問題將刻不容緩,環保局與臺泥花蓮廠研擬「水泥窯代焚垃圾計畫」,讓在地垃圾原地處理,而且只需現行處理費用的25%費用,節省運輸時間與金錢。
即使隨著資源回收技術日益進步,但仍有許多像是輪胎等無法回收處理的廢棄物;臺泥指出,水泥旋窯溫度1600至2000度,不但高于垃圾焚化爐1200度,而且水泥窯屬于密閉式操作,在高溫燃燒下,并不會產生戴奧辛等有毒氣體,相對環保。
技術成熟 明年上路
饒忠指出,花蓮縣當地政府積極尋找可焚燒垃圾管道,臺泥花蓮廠提出「臺泥窯代焚垃圾計畫」,經了解臺泥已協助大陸貴州當地政府處理生活垃圾2年,技術相當成熟,目前仍有細節需修正,待環評審查、呈報通過等程序,最快可望在明年上路。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