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7年混凝土市場運行回顧
2017年,混凝土產品需求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價格更是實現大幅提升。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水泥產量同比下降的情況下,混凝土消耗量仍然實現9%以上的增長;在原材料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混凝土產品終于突破上下游禁錮實現價格有效傳導,年末混凝土市場價格同比上漲80元/立方米;年末的四個月混凝土價格累計上漲58元/立方米。一些與常規不符的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混凝土行業經歷了內在的深刻變革,無論是消費結構還是價格體系都出現了重構的苗頭。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但混凝土消耗量仍實現良好增長
2017年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2%,增速繼續下滑。從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來看,一、二產業投資增速快速下滑,投資規模占比60%左右的第三產業投資增速仍比較穩定,尤其是占比超過1/3的基建投資仍然保持20%左右的增速,為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穩定支撐。
圖1: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及同比增速走勢圖(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道路運輸業與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規模占整體基建投資的比例超過85%,也是拉動混凝土消耗的主要基建行業。道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維持在24%以上,1-11月投資增速為24.6%,高于2016年7.7個百分點;1-11月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速也維持在23.3%的較高水平。
圖2:混凝土主要需求端同比增速走勢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7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維持下滑走勢,1-11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4.2%,較去年同期下滑2.3個百分點,是近十余年增速第二低位。新一輪的房產新政有效去除了商品房庫存,同時也有效限制了房價繼續上漲,相應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產投資的增長。
圖3: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走勢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直接拉動的水泥產量出現同比下滑,而作為水泥消耗的終端產品,混凝土消耗量卻仍出現同比增長走勢,同時主要水泥混凝土制品產量也保持了較好增速,前三季度預制樁、壓力管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長率大幅高于2016年同期。
圖4:混凝土、水泥產量及同比增速走勢圖(萬噸、萬立方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水泥研究院
2017年預拌混凝土及下游水泥混凝土制品產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一方面得益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穩定高速增長,令預拌混凝土及制品的產量增長得到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水泥取消低標號令散裝水泥的應用比例進一步提升,混凝土預拌化率隨之上漲;同時隨著散裝水泥在農村的推廣力度加大,截止到2016年底,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已經接近50%,間接推動了農村預拌混凝土用量的抬升。
2、市場倒逼混凝土企業提高議價地位,價格有效提升
長期以來,混凝土企業在上下游中的議價地位較低,隨著混凝土市場集中度的提升、產品差異化、個性化發展,以及行業自律的不斷加強,混凝土企業的議價地位明顯提升,尤其在2017年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環保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混凝土企業調整了對下游客戶的銷售策略,部分企業實施現金銷售策略導致應收賬款明顯減少。
2017年混凝土價格的不斷上漲也從側面印證了混凝土企業議價地位的提高,混凝土作為商業化產品對成本波動的有效傳導能力有效提升。2017年全年混凝土市場均價(C30)累計上漲超過80元/立方米,年末均價達到385元/立方米的高位,環比漲幅達到26.4%。
圖5:2015-2017混凝土市場均價走勢(C30,元/立方米)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2017年混凝土價格能夠實現有效傳導是有幾個原因所致:
(1)原材料端價格大幅上漲。近兩年,水泥市場區域自律性不斷提高,水泥價格屢創新高,2017年市場價格無淡季特征,區域內主導企業用漲價來維持淡季需求下滑。四季度以來南方地區需求旺盛,而因前期間斷性停窯導致企業庫存偏低,熟料、水泥價格不斷攀升;入冬之后北方地區實施錯峰生產,停窯后水泥價格繼續提升。
圖6:2015-2017水泥市場均價走勢(P.O42.5散裝,元/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此外,環保督查和治理帶來了砂石骨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缺貨斷供行情,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混凝土企業銷售策略的調整,直接導致了混凝土企業價格的不斷上調。
圖7:2017年砂石骨料市場均價走勢(元/噸)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
(2)供給側改革、環保治理令混凝土供給端收縮。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地方對違法違規混凝土攪拌站的查處力度不斷提高;隨著環保治理執行力度的加大,許多地區的混凝土攪拌站遭遇了整改關停的命運。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混凝土過剩產能的收縮,
(3)行業自律有效提升。混凝土行業近兩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抱團取暖”現象,無論是以地方混凝土協會為主導還是以區域內主要混凝土企業為主導,混凝土作為中間產業在應對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下游建筑施工方都顯現出了越來越一致的步調。從與水泥企業上調售價的壟斷與反壟斷之爭,到現金銷售、對違約項目斷供,混凝土產業在自身生態環境的調節上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顯進步。
3、下半年價格實現全國普漲,華東漲幅最大
下半年全國混凝土價格實現普漲,在六大區域中,華東地區價格漲幅最大,年度累計上漲117元/立方米,漲幅達到39.4%;漲幅最小的是華北地區,年度累計上漲47元/立方米,漲幅為14.94%。
華東地區水泥價格漲幅最大,水泥指數全年累計上漲71.9個點,漲幅超過200元/噸;同時華東地區對碼頭及采砂的整治導致了砂石骨料價格上漲。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華東地區市場需求旺盛,但大部分地區出現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限產停窯的現象,水泥供給不足,價格大幅上漲,混凝土企業跟隨水泥價格調整也借機大幅漲價。年末,華東地區的傷害、江蘇、安徽、山東等地C30混凝土市場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50元/立方米,只有福建、江西漲幅不足70元/立方米。
圖8:2017年六大區域C30混凝土市場均價走勢(元/方)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華北、東北地區2017年水泥需求大幅下滑,華北地區北京市預拌混凝土產量下滑,但農村混凝土使用量出現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北京農村預拌混凝土產量815.28萬立方米,而2016年同期向農村供應的預拌混凝土量只有193.86萬立方米。然而,金隅冀東的整合令區域水泥市場集中度大幅提升,同時兩家企業的混凝土規模也比較大,從原材料到混凝土形成較好的市場掌控,混凝土市場價格隨著水泥價格的上漲實現及時調漲,華北地區C30混凝土價格全年累計漲幅達到47元/立方米。東北地區需求明顯下滑,但水泥企業仍以漲維穩水泥價格,混凝土價格隨之上調。
中南、西南地區需求尚可, 2017年受環保督查及采礦治理的影響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部分地區出現砂石供給嚴重短缺,價格漲幅較大,混凝土企業隨之出現價格輪番上調及對部分工程斷供的現象。西北地區主要是陜西、青海出現大幅調價,甘肅、寧夏、新疆漲幅較小。
圖9: 各省市2017年C30混凝土價格累計漲幅比較(元/方)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中國水泥研究院,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分省市來看,2017年混凝土價格累計漲幅最大的是四川,年末較2016年年末上漲240元/立方米;年末同比漲幅超過100元/方的還有上海、江蘇等9個省市;超過50不足100元/方的有11個省市。在全國混凝土市場價格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廣西、山西、內蒙古和云南價格卻未出現明顯上漲。云南主要消費市場還經歷了價格先跌后漲的行情,年末價格才調漲至2016年同期水平;廣西部分地區價格還出現小幅下調走勢;內蒙古水泥價格漲幅較小,全年累計漲幅不到30元/噸,對混凝土市場的沖擊較小。
編輯:姜莎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