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建設 數據是核心
2015年以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提出,包括水泥在內的工業領域掀起智能化升級浪潮。201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公布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推進智能工廠建設,要求進一步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的發展,加快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企業的創新應用,逐步實現深度優化和智能決策。
“智能工廠的核心應該在于數據應用,包括數據、系統以及功能的整合,從而實現真正的安全高效、長期無人的水泥工廠。“在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水泥產業峰會上,深圳市雙合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唐麗如是告訴中國水泥網。
唐麗表示,從調研情況來看,部分水泥行業的智能化仍然停留在信息整合的階段,即現場應用的系統比較老舊的,對現場數據也缺乏處理。部分企業實現了原有系統上整合,比如說海螺智能工廠的成功實踐。但是從數據應用的角度來說,水泥行業的智能化還沒有達到智能工廠的水平。
數據是水泥企業實現智能化的重要驅動力,當前數據運用主要存在兩方面的難點。一是原始數據的采集,由于企業缺乏數據意識,可能之前沒有注意高質量的數據的采集,這將導致現場很多數據不能用;二是數據失真。從源頭來看,現場傳感器傳送過來的數據可能是錯的。從數據價值來看,各個系統是基于自身功能去采集和處理的數據的,這些數據僅為單一功能準備,使得其應用價值比較有限。
雙合電氣強調通過數據去挖掘其內部的深層次信息,比如數據表征的故障信息,設備本身的機理信息。唐麗指出,設備在線故障診斷與預警是智能工廠的核心模塊,包括設備狀態監測、設備壽命預測以及設備劣化趨勢分析。雙合電氣在故障診斷領域做了很多深入研究,對工業現場和電氣設備和電氣設備拖動的傳動系統,可以僅基于電氣信息或融合現場的多源信息,做到設備初發性故障的提前預警。
水泥企業的設備,特別是關鍵的主機設備,一般沒有備品備件。故障出現后,水泥廠只能去聯系生產廠家,這個過程會耗費大量時間。如果主機系統的故障提前診斷出來,水泥企業就可以選擇提前準備備件,根據的生產計劃安排合理的時間去檢修,依據機械設備的損壞程度以及維修的時間范圍將損失限定在可控范圍。
然而,目前國內的水泥企業仍處于數據積累階段,雖然大數據挖掘、趨勢分析、壽命預測、劣化趨勢分析等技術在理論上比較成熟,但是單臺設備的壽命數據是沒有的,即一套裝置由從它開始運行到整體報廢的全過程的這個劣化趨勢數據,因此數據的持續收集,還是需要時間。
展望未來,無人值守的智能工廠才能成為現實?唐麗認為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打通物聯網的最后一公里,即打通現場的數據采集到整個智能診斷的中間的銜接過程,這需要破解現場電磁干擾和數據傳輸的問題,也將得益于未來幾年數據通訊、無線技術的發展??偟膩碚f,水泥行業的智能化,未來可期。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