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到“超低排放”或可不參加錯峰 但這事沒那么簡單
近期,河南省政府發布的《關于征求河南省2018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通知》(下稱《通知(征求意見稿)》)一度引發行業內外廣泛關注。
按河南省要求,全省73家水泥熟料企業在2018年10月底前超低排放改造。如能提前完成,在規定的錯峰生產期間,在實行限制生產的差別化制度中,按提前時間,豁免其一定期限幅度的停產要求,實際上是不全程參與錯峰生產。錯峰生產的初衷本身就是避免污染物疊加排放,從這一角度來看,上述文件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不僅讓錯峰生產回歸了本質,更將加速落后產能淘汰。
另外,相較以往行業推行的錯開冬季煤炭和夏季用電高峰停窯限產的方式,污染物排放達標企業不用參加錯峰也更顯公平,但是同樣需要看到,面對可以不參加“錯峰”帶來的誘惑,水泥企業在“環保”和“生產”之間,必須要做一道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選擇題”。
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或許即將開始
根據《通知(征求意見稿)》的要求,水泥企業不參加錯峰生產的前提是,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要分別不高于10mg/m3、50mg/m3、100mg/m3。對此,中國水泥網行業專家指出,河南可以達到這個標準的企業可能僅有10%,即便經過深度技術改造后,可能也只有30%的企業可勉強達到,并且企業的環保成本會大幅度提升。
以氮氧化物減排為例,現有的SNCR脫硝技術很難實現低于100mg/m3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因此不少企業可能需要替換成SCR技術,由此將大幅增加熟料生產成本。另外,SCR脫硝設備建設成本也在3000萬左右。同時,由于水泥工況惡劣,催化劑使用壽命通常僅僅只能維持1-1.5年,相當于每年要增加近千萬的催化劑成本。
如此一來,水泥企業環保負擔無疑會有一個巨大的增加。在當前產能嚴重過剩背景下,即便今年水泥行業經營形勢有了大幅度好轉,但是根基并不牢固,仍然有部分水泥企業處于虧損狀態。面臨每年可能增加的上千萬環保成本,是繼續錯峰讓出市場,還是硬著頭皮改造防止市場被瓜分,這個選擇題并不好做。
尤其是對于一些生產線老舊,污染物初始排放濃度高的水泥企業而言,環保投入可能是個天文數字。“污染物減排難度并不是一個等比下降的過程,從800mg/m3降到320mg/m3可能并不難,但是如果要從320mg/m3降到100mg/m3,需要加倍的投入,對于一些生產線落后的企業來說,這可能是難以想象的一項投入”某業內人士指出。
另外,還需要看到,今年水泥企業之間形成的競合其實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競合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是錯峰生產等產能限制政策給所有企業提供了一個統一生產的可能,如果這一屏障被打破,那么現有水泥企業出于污染物治理成本的不同,開停窯時間不再受限,那么現已形成的企業競合體系可能會蕩然無存。今年錯峰生產期間,部分協同處置垃圾項目并未停產,引起部分業內人士反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由此,若河南上述環保政策能夠得到落實甚至推廣,預計一場水泥行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氮氧化物減排是最大難點
當然,基于水泥行業現狀,要實現上述三大污染物排放指標,難度并不相同。從中國水泥網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氮氧化物減排將成為最大難點。
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高長明以及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吳善淦教授均指出,總體來看,顆粒物達8-10mg/m3以下的排放標準問題不大,也增加不了多少企業成本,換濾料即可實現;達到二氧化硫的排放要求問題也不是很大,水泥行業排放本來就不高;但是氮氧化物100mg/m3的排放標準可能不會達到,技術和成本帶來的阻礙太大。
河南當地業內人士也對《通知(征求意見稿)》里提到的排放標準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通知》(征求意見稿)中的標準過于嚴苛,無論是顆粒物、二氧化硫還是氮氧化物濃度,“特別是氮氧化物的濃度,想達到驗收標準,需要非常高的改造投資”。
特別是前些年,新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以后,國內水泥行業掀起了一場全面推進脫硝設施建設的浪潮。當時迫于成本壓力,多數水泥企業采用了SNCR技術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如果要實現100mg/m3的排放標準,意味著這些脫硝設施可能面臨淘汰,水泥企業需要新上脫硝設施,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水泥企業,湖北世紀新峰水泥董事長諸葛文達也認為,氮氧化物降至100mg/m3需要要對現有廠區環保設備進行大幅改造,全面推行可能性不大。
環保裝備企業怎么說?
目前來看,技術和成本無疑是阻礙河南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實現的最大難點,然而對于這點,相關設備供應商有著不同的說法。
江蘇科行環保科技公司建材研究所所長雷本喜表示,在水泥行業實行超低排放,無論是技術還是成本都可以解決。
以5000t/d生產線為例,將粉塵排放量控制在10mg/m3以下,企業改造成本預計在800萬左右;二氧化硫控制在50mg/m3以下,改造成本在300萬左右;氮氧化物減排成本相對較高,要將氮氧化物穩定控制在100mg/m3以下,需要改用SCR脫硝技術,改造成本在2000萬左右。他認為,目前多數企業都不能達到氮氧化物低于100mg/m3的排放標準,SCR技術在水泥行業應用是未來的趨勢。
上海三融環保總經理曾賜福則提供了另外的思路。他表示,通過無氨脫硝技術改造也可以實現更低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單條5000-12000t/d生產線無氨脫硝建設成本僅250-300萬。目前已經同泉興中聯、申豐中聯、泰安魯珠等水泥企業進行了合作,并且都能達到氮氧化物低于100mg/m3的排放值。
無疑,超低排放對水泥企業是挑戰,對環保企業也是挑戰。考驗著環保企業能否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治理設施,也是一次洗牌。
總體而言,相比于粉塵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3,對于現有水泥企業而言,難度較大。因此,即便河南最終推出了污染物排放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即可不必參加錯峰生產,水泥企業也需要在環保成本和不參加錯峰生產之間作出選擇,而這個選擇顯然很難決斷。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一步收緊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即便河南不推出上述政策,未來水泥行業環保治理的升級也不可避免。
不得不說,傳統行業所擔心的“叢林法則”還是要來了,一部分人拍手稱快,一部分人戰戰兢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去產能要加快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如何有效配合,這是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編輯:祝嫣然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