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萬億新基建,怎么建?
人類正在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繼續擴散和蔓延,全球經濟停滯不前。中國也不例外。
在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之際,“新基建”成為重要抓手。22日舉行的財新夏季峰會上,圍繞新基建對中國經濟的作用和資金來源等議題,專家們提出各自的觀點。
應對經濟下行的有力武器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看來,發展新基建成為中國應對經濟下行的有力武器,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引領新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戰略依托。
黃奇帆認為,新基建將助推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具有顛覆意義的產業互聯網。這種顛覆性,指的是數字化平臺與傳統產業或者經濟形態結合,會產生顛覆性的改造作用。
比如,數字化平臺與城市建設結合形成智慧城市,與工業制造結合形成工業制造4.0,與物流結合就是智慧物流。所謂產業互聯網就是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絡化。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定義,新基建包括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涵蓋了通信、算法、算力等方面;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是應用上述技術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賦能增效、改造升級,形成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如支撐重大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的大科學裝置、大試驗平臺等。
黃奇帆就此進一步界定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
在服務對象上,老基建針對的是人流、物流,為人員流動和貨物貿易提供極大便利;而新基建更多針對的是信息流、資金流。
在投資經濟性上,老基建投資大、回收慢;新基建投資規模大小不一,但總的來說回報期相對較短。
在投資主體上,老基建一般由政府投資或由政府兜底;新基建則一般由市場主體自主投資,自負盈虧。
在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上,老基建投資奠定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基礎;新基建投資則奠定了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命經濟等人類未來文明的發展基礎。
助推形成萬億級數字化平臺
業內專家認為,新基建將助推數字經濟產業化,形成萬億級自成體系的數字化平臺。
具體來看,新基建涉及的基礎設施包括5G基礎設施,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
根據工信部測算,2018年中國信息通信產業具體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等,規模達到6.4萬億元,在GDP中占比達到了7.1%。
黃奇帆預計,2020年到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其中5G基站會有五百到六百萬座,投資規模將達到1萬多億元。
談及5G,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高級顧問、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兼總裁王建宙在峰會上特別表示,除了支持運營商共建共享5G網絡之外,還要鼓勵垂直行業參與5G網絡建設。
王建宙提出,目前應該大力推動5G應用開發。“現在5G的應用開發迫在眉睫,5G的功能需要應用來實現。所以,除了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制造商要大力開發5G應用以外,要鼓勵更多企業家和投資者參與5G應用開發。”
“新基建”錢哪里來?
“中國目前新基建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空間非常大。”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巴曙松在峰會上表示,中國的新基建預計投資大概3.75萬億元人民幣,這是不小的規模。下一步應深入把握新基建的特征來建立適應新基建的融資體系。
這些資金哪里來?以新基建的充電樁為例,這個項目非常依賴政府資金支持,而更多的新基建項目投資期限較短,也更需要市場支持。
為此,巴曙松建議,在新基建起步階段就要構建支撐新基建發展的市場化融資體系,需要對不同基建類型進行分類,針對性地提供融資解決方案。“要根據新經濟的特征來創新資本市場的服務體系。”
在巴曙松看來,新經濟通常是輕資產的,而且在相當長時期內不能盈利,很多電商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要有針對性地把握新基建的行業特征,調整上市、融資發債、信貸需求。
巴曙松特別指出,新基建融資要有國際化視野。香港具備成為支持新基建的融資中心,因為香港可以支持新基建領域的公司進行國際拓展,“國際貿易經濟格局出現變化,東南亞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香港作為融資中心可以支撐海外拓展,同時又適應國內需求。”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