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攸關的兩個行業 就此走向對抗?
古人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是水泥與混凝土這兩個休戚相關的行業卻在今年爆發了多次沖突,令人唏噓。
12月4日和5日,武漢和貴州混凝土協會分別向相關部門發出請求,呼吁政府對水泥等建材價格進行干預。武漢混凝土協會表示上游的水泥生產企業及供應商借機夸大環保整治及錯峰停窯的影響,人為制造水泥供應緊張局面,涉嫌哄抬物價。更有地方混凝土協會聲音質疑水泥行業壟斷。
12月6日,武漢幾十家混凝土企業聯名行動,決定停止采購水泥,自發從11日八點全面停工。
這已經不是今年混凝土行業與水泥第一次公開矛盾。在今年6月,四川水泥企業發布水泥價格上漲50元/噸后,成都市混凝土協會則做出了回應,認為成都水泥行業普遍處于盈利狀態,不具備大幅上調價格的條件。
7月中旬,在當地水泥價格再次通知上調之后,陜西多家混凝土企業也告知用戶即將停供,原因多為企業水泥庫存有限或無庫存,供料恢復時間則是待水泥廠恢復發貨。
從原因來看,價格無疑是雙方矛盾的源頭。
據中國水泥網數據行情中數據集顯示,從9月至今,武漢地區P.O42.5散裝水泥價格從325元/噸暴漲至482元/噸。“目前就武漢區域來看,水泥最高報價已經達到500元/噸,每噸較上個月跳漲近200元。”武漢混凝土協會秘書長楊力荔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貴州地區水泥價格同樣漲勢明顯,12月2日-3日貴州各地主要廠家水泥出廠價格普漲30-50元/噸。調后目前貴陽地區大廠P.O42.5散裝攪拌站到位350-360元/噸。“按照《貴州省工程造價信息》施工項目招投標中的水泥價格為270元/噸,混凝土為310元/噸,所以只能虧本。”貴州某混凝土公司楊經理說。
水泥價格繼續上漲的情況下,兩行業的矛盾是否會進一步惡化?筆者認為混凝土與水泥之間的矛盾可能還會在國內其他地區出現,但最終都將走向和解的方向。由于當前各地錯峰生產政策紛紛出臺,水泥供給無疑會受到影響,加之今年以來行業自律強度提高,水泥價格上漲依然是趨勢。
“目前的水泥價格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技術進步等綜合因素帶來的。環保力度加大也影響了產能的發揮。未來兩個月還有上漲的可能,但幅度不會太大。”長三角某水泥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
需求方面,北方地區受天氣轉冷和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影響,停工面積不斷擴大,需求下降明顯。兩廣地區和長三角地區需求依然保持旺盛,供需矛盾短期內不能得到緩解。
之所以認為雙方最終會走向和解,與兩行業長久以來形成的合作機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混凝土是水泥重要的下游行業,幾乎決定了水泥的需求。而水泥則是混凝土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所有的項目也必然需要水泥,雙方都無法承受長久對抗帶來的損失。
從今年中旬成都和陜西混凝土與水泥行業之間矛盾的解決情況來看,武漢和貴州等地應該也會采用“掛牌高漲、成交價協商”的形式解決。
對于一些地方混凝土協會對于水泥企業涉嫌壟斷的質疑,政府相關部門也將在未來積極調查。例如近日貴州省發改委帶頭召開,當地各大水泥企業參與的“水泥行業反壟斷提醒告誡會”。該項措施同樣有利于未來混凝土與水泥行業的和解。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