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海螺水泥:砥礪二十載 奮進譜華章

海螺水泥 · 2017-10-21 02:48 留言

  1997年10月21日,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前一天,海螺水泥成功發行3.61億股H股,募集資金8.23億港元,開創了中國水泥行業境外上市的先河,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從海螺集團脫胎而出。

  二十年風卷云舒,二十年波瀾壯闊,二十年櫛風沐雨,二十年創新圖強。追逐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海螺水泥勇于創新、開拓奮進,從H股上市與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接軌,到導入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從“T”型發展戰略、布局全國,到揚帆海外、踐行“一帶一路”,海螺水泥的每一個節拍都跟上了時代的樂章,踏波逐浪,大步走在行業最前列。在成長的道路上勇于突破,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在綠色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海螺水泥始終懷揣著“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的那份初心,砥礪前行。

  精耕資本市場

  助推企業做大做強

  改制上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和要求,通過股份制改造和發行上市,可以推動企業實現規范發展,提升品牌價值,提高員工福利,為企業創新提供動力和能力。海螺水泥牢牢把握住了機遇,利用資本市場,不斷明確發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夯實基礎管理,提升競爭優勢和實力,進入持續快速發展的通道。1999年6月中旬,安徽省人民政府通報表彰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積極改制、規范運作、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企業,更加堅定了海螺水泥深化改革的決心。

  繼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之后,2002年,海螺水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2億股A股,募集資金8.2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家A+H股水泥上市公司,加速了海螺水泥“T”型戰略的實施,率先打破水泥建廠模式,創立了“熟料基地+異地粉磨站”的“海螺模式”。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對海螺水泥產業的“T”型發展戰略給出形象的比喻:“今后要形成這樣的結構,就是大廠主要搞熟料生產,小廠搞粉磨加工,象可口可樂一樣,原料生產廠就一個,灌裝廠到處都是,形成專業化生產,質量也就有保證了。”《安徽日報》評價此種模式“在技術上、管理上、體制上開辟了一條中國水泥工業自主發展的成功之路。”

  2003年11月,海螺水泥在香港“閃電式”配售了7220萬股H股,募集資金5.98億港元,為公司實施華南發展戰略,開拓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華南市場提供了資金保障。2006年8月,上證·亞商中國上市公司股東財富增長100排行榜揭曉,海螺水泥成為“最能為股東賺錢的上市公司”。

  2007年4月,公司積極貫徹國務院頒發《轉發中國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營運質量意見》的要求,將荻港海螺、樅陽海螺、池州海螺、銅陵海螺4家公司的員工股份通過定向增發方式由上市公司收購,成為中國資本市場規范運作,提高上市公司運營質量的典范。期間,海螺水泥還成功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每10股送現金15元、外加6個月之后現金補差權”的股改方案,以71%的投票率創下了股改全面推開后的新高,創造了股權分置改革的紀錄。

  2008年5月,全球金融海嘯來臨之前,公司公開增發2億股A股,募集資金114.76億元人民幣,用作西部項目建設,加快走向全國的進程。此次公開增發,再次成為資本市場再融資的經典案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舉世震驚。作為行業龍頭的海螺水泥,毅然扛起支援西部的大旗,在西部一次性規劃建設11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總投資近100億元,滿足了災后重建和西部經濟建設對優質水泥的需求,促進了西部水泥產業的結構調整升級。

  隨后,海螺水泥加速了邁向全國的步伐,采取全資收購、股權控股、項目托管等多種合作方式,先后在云南、陜甘、廣西、湖南、江西等區域實施戰略布局。2008年4月,平涼海螺建成第一條在高寒、高海拔地區的水泥生產線,結束了甘肅省沒有5000噸大型熟料生產線的歷史,同時也創造了西北地區生產線建設時間最短的紀錄;同年7月,在四川達州、廣元和重慶忠縣建設水泥熟料生產基地;響應貴州省淘汰水泥落后產能,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先后在貴陽、黔南、遵義地區布點,其中貴陽海螺成為貴州省目前單個產能最大的工廠。2008年12月27日,海螺水泥凈銷量突破一億噸大關,實現了里程碑意義的跨越。

  截止2016年底,海螺水泥產能從476萬噸發展到3.31億噸,增長了65倍,年均增長25%;熟料總產能從494萬噸發展到2.44億噸,增長了48倍,年均增長23%,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品牌水泥制造商。凈銷量較1997年增長了78倍,年均增幅26%;市場份額占全國水泥市場份額為12%,較1997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在水泥行業和省屬企業中繼續保持領先位置。2017上半年水泥上市企業營收排行,海螺水泥以319.08億元名列榜首,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普全球評級將海螺水泥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從“A-”上調至“A”,體現出對海螺水泥運營質量、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的充分認可。

  堅持技術創新

  勇攀世界水泥巔峰

  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海螺水泥始終緊盯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引進消化、自主研發與集成創新,在中國水泥發展史上樹立起了座座豐碑。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在寧國水泥廠建成了我國首條自主成套設備的日產2000噸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2002年,銅陵海螺、池州海螺率先建成日產5000噸國產化示范線,使新型干法水泥噸投資從1000元左右下降到300元左右,打破了國外壟斷大型水泥生產線裝備供應的局面,設備國產化率90%以上,在全國掀起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熱潮,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比重由上世紀末的不足10%迅速超過了90%,加速推進了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要想做強,目光必須長遠,海螺水泥瞄準了更高的目標,籌劃組建大型生產線和大型熟料生產基地。2003年8月,池州海螺日產8000噸生產線項目正式建成,填補了我國建材裝備、技術上的多項空白,縮短了我國水泥工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認真總結池州海螺項目建設經驗的基礎上,2004年,銅陵、樅陽先后建成4條日產10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2011年又先后在蕪湖、銅陵、陽春建成了代表世界技術最先進、單線規模最大的3條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技術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陽春海螺生產線的建成標志著海螺水泥掌握了特大型生產線的裝備成套技術和窯尾預熱分解核心技術,繼續保持了國內外同行業的技術領先優勢,實現了特大型水泥生產線建設與管理的再次跨越。

  在低投資、國產化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的同時,海螺水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成功開發出原料立磨、第四代新型篦冷機等水泥生產線全套的五大主機設備,并廣泛應用于印尼、巴西等海外市場,推動了與水泥投資項目配套的產品、技術、服務的“全產業鏈出口”。

  技術創新效果好不好,關鍵看指標。從2006年開始,海螺水泥就著手制定3-5年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考核標準。隨后,根據國家行業標準和節能減排要求,本著“一廠一策”和“一機一策”原則,自下而上、層層研討,制定了“十二五”和“十三五”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考核標準,既保持了指標的先進性又貼近生產實際,構建了完備的對標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了指標的持續優化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與2016年相比,2017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一步改善,噸實物煤耗下降1.92公斤,噸熟料綜合電耗下降1.21度,噸粉磨工序電耗下降5.1~6.07度。

  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輪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發展的需要。海螺水泥以開展《水泥生產智能化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為契機,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加快全椒、蕪湖海螺智能化工廠建設,在下屬子公司試點運行了設備輔助巡檢、供銷物流信息管理、水泥包裝棧臺自動裝車等信息系統,不斷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2017年上半年,在川渝、貴州等區域24家子公司建成投用供銷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提高了運行質量和效率。運用“智能化、自動化”手段,建成了水泥包裝棧臺無人插袋全自動包裝系統、自動裝車系統和機械手包裝自動碼包系統,降低了勞動強度,保障了員工健康。

  作為一個傳統的資源性、競爭性產業,海螺水泥一直能夠在技術上、效益上執行業之牛耳,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始終瞄準行業技術前沿,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道路。二十年的摸索和研發,海螺水泥開辟了新型干法水泥“低投資、國產化”的先河;自主研發的生產管理系統、物流調度系統和銷售管理系統無縫對接,搭建了產品質量和企業成本控制的統一信息化管理平臺,成為水泥行業國內乃至全球第一家建立生產調度管理中心的大型企業;產品品種由單一的普通水泥,發展到能夠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多品種水泥;研制的核島水泥、無磁水泥、灌漿水泥、高鐵水泥等特種水泥,用于連云港核電站、上海磁懸浮列車、東方明珠塔、杭州灣跨海大橋等標志性工程,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產品銷往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72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第一家把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的水泥企業。

  推進轉型升級

  走綠色發展道路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海螺水泥堅持的是一條綠色可循環發展的道路。面對經濟增長和保護環境的矛盾不斷加劇,取舍之間,考驗的是決心、勇氣和擔當,海螺水泥毫不猶豫地選擇將綠色環保作為發展的基石。

  2010年3月,銅陵海螺建成世界首條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項目,將垃圾殘渣變成了制作水泥的原料,水泥窯的堿性環境可以有效分解二噁英等有害氣體,排放限值比世界上最嚴格的歐盟標準還低。目前此項技術已在安徽、貴州、甘肅、廣東、重慶等多省市推廣,建成項目22個,年處理垃圾能力200萬噸,有效解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占用大量土地和二次污染的難題,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了貢獻。

  1998年,寧國水泥廠建成了國內第一個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示范項目。此后,海螺一直致力于經驗的吸收、學習和再加工,在原有工藝基礎上,針對水泥工藝特性改進設計,實施個性化設計和裝備國產化改造,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水泥余熱發電綜合利用技術,2006年開始,在公司內部和行業中大力推廣,生產線配置余熱發電系統也被國家列為水泥廠的建廠標準。

  作為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海螺水泥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要求,形成了富有海螺特色的“精細化操作+低氮燃燒+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氮脫硝技術,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減少了氨水消耗和對設備系統的腐蝕,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綠色轉變,關鍵在于生產過程的控制,為解決水泥包裝發運環節揚塵,公司采用棧臺全封閉、增大收塵負壓、水泥包風機清灰、增設收塵等技改措施,使現場環境大幅改觀。結合多年摸索,公司與多家專業技術單位合作對公司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配置電收塵設備進行技術交流和研討,形成了電除塵器本體、電源體和煙氣調質“三位一體”的改造理念,新建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采用了當前最優配置標準。[Page]

  二十年來,海螺水泥始終堅持將傳統水泥工廠打造成循環經濟的示范點。海螺水泥的工廠依山傍水,綠樹環繞,鳥語花香,完全顛覆了眾人對水泥廠“煙囪冒黑煙、天空灰蒙蒙”的老印象,紅頂、綠草、藍天、碧水,已經成為海螺花園式工廠的標志,有的新人甚至將婚紗照的拍攝地點選在了廠區的櫻花樹下。僅2017年,海螺水泥就已投資2.5億元,先后對50條生產線窯頭電收塵器分批次實施升級改造,投資0.7億元對18條生產線實施復合脫硫改造,投資5000多萬元啟動白馬山水泥廠5萬噸級“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示范項目”。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第一批12家綠色制造示范名單,海螺水泥下屬蕪湖海螺、荻港海螺均入選。

  實施人才戰略

  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2017年新進高等院校畢業生座談會上,高登榜董事長說到:“海螺的團隊是海螺的核心競爭力。”海螺水泥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支對事業有感情、有熱情、有激情、有癡情的團隊,離不開每一個為了夢想打拼的海螺員工,是他們用激情筑造了海螺水泥現在的成就。

  “2004年我們開始開拓廣西市場,當時廣西市場是小水泥遍地,僅桂林市就有13家水泥廠,‘墊資’‘三角債’問題使市場競爭十分無序。海螺品牌對于當地人來說,是一個陌生品牌,海螺水泥與當地立窯小水泥比不僅沒有任何優勢,甚至有的農村用戶問我們,你們海螺水泥可以澆樓房大梁嗎?可以修6層以上樓房嗎?當時覺得這些問題簡直不可思議,可是市場就是那么嚴酷。可是我們海螺人就有一股敢打敢拼的干勁,拉網式調研、走訪、宣傳,目前海螺水泥在主銷售區域已成為客戶首選品牌。我們不僅讓海螺水泥不斷在當地站穩了腳跟,更成為高端水泥的代名詞。”回憶起開發廣西市場的那段日子,興安海螺總經理項勇記憶猶新。

  正是這樣一群有夢想的人,匯聚到了一起,共同描繪了海螺水泥發展的藍圖。在大家為企業默默奉獻的同時,海螺也為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公司大力實施“百名干部培養工程”,秉著“讓合適人去做合適的事,合適的事選合適的人來做”的原則,優化中層、主管、專業技術人員的競聘流程,選拔德才兼備、優秀務實的年輕干部,推動骨干隊伍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進程。陳飛是臺州海螺的一名工段長,曾授被予集團公司“特別貢獻獎”。他說在海螺最深的感受就是只要你肯干愿干,海螺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伴隨著海外發展大幕的拉開,海外項目人才的需求逐步加大,公司開始建立完善各專業國內志愿赴海外項目人才庫,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輔導,有效地解決了國內派遣人員培養儲備不足的問題。在把內部人才送出去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海外人才本土化進程,邀請當地水泥協會相關領導和專家開展技能培訓,制定合理可行的培養計劃,通過選派當地員工赴國內公司跟班培訓學習、中國籍員工與當地員工一幫一“結對子”和建設學習型班組等方式,不斷提高當地員工的技能水平。通過專項培訓會、現場工作實踐、維修技能考評、班組長競聘等方式,調動當地員工積極性。海外項目的外籍員工已達1500余人。

  “能者上、劣者汰”,是海螺水泥一直倡導的考核機制。2016年,公司分層分級開展警示約談60人次,對7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干部進行了降職使用,按照程序對108名干部進行了任職交流,提拔了11名后備干部充實到部室、子公司班子任職。2017年7月,針對新進高等院校畢業生的“海螺英才工程培訓計劃”正式啟動,10月第十二期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開班,公司干部培養和員工隊伍建設常抓不懈。目前,公司員工已達43092人,其中高級管理人員485人,中層管理人員2158人,專業技術骨干5461人,一支懂經營、善管理、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正在逐步建立,一支業務精湛、技術過硬的專業人才隊伍已經初步形成。

  緊隨“一帶一路”

  加速國際化發展

  從2011年6月與省國資委、印尼工業部共同簽署水泥項目合作備忘錄,到2017年9月印尼西加海螺正式開工建設,六年的時間,海螺人豪情滿懷,不斷征戰海外市場,走遍大半個東南亞,從南加到馬諾斯,從印尼到緬甸,從緬甸到老撾、柬埔寨、再到俄羅斯,快速完成了市場布局,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出口,到承建國際工程,再到海外投資建廠的大步跨越,成為安徽省屬大型企業和中國建材工業“走出去”的先行者。目前海外落實發展項目15個,設立了16家公司,海外員工達2200多人。

  2011年9月,帶著全體海螺人的夢想,肩負“海外再建一個新海螺”使命,南加海螺的先遣者們開始了在異國他鄉的創業之路。在茂密的原始叢林,他們克服了語言、文化、氣候等困難,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逢水架橋,搶抓工程節點。從南加海螺項目前期準備開始,經過8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2014年11月18日首條日產32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順利點火投運,一座現代化的海螺水泥工廠在南加里曼丹拔地而起,項目工程建設工期僅僅用了24個月,創造了印尼同類工程建設的奇跡。

  南加海螺是海螺海外投資的第一個工業項目,堅定了海螺海外發展的信心,并以更審慎的目光、更宏大的視野,對印尼全境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考察,堅持以市場為切入點,把發展新項目建在有競爭力和廣闊銷售市場的區域,建立“基地+粉磨站+中轉庫”的發展模式。目前已在印尼形成8個公司、7個水泥項目載體,年水泥總產能685萬噸,成為印尼第四大水泥企業集團。所有項目建成后,海螺在印尼的熟料總產能將達到1700萬噸,水泥總產能達到2160萬噸。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為水泥行業帶來了新的需求空間和發展機遇。海螺水泥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繼續在緬甸、老撾、柬埔寨和俄羅斯等國投資建廠,構建起海外發展的大格局,推動著海外發展駛入快車道。柬埔寨馬德望海螺自2017年2月全部取得前期關鍵權證批文后,正圍繞12月28日點火投產目標全力推進;俄羅斯伏爾加海螺已成功注冊,正全力推進項目報批報建及工程管理工作。

  與此同時,公司發揮技術裝備和專業體系優勢,積極承包海外項目,并帶動國內一大批優秀的裝備制造及配套加工企業的技術和產品輸出,已累計承接了包括水泥余熱發電、水泥生產線和燃煤自備電站在內的33個海外工程總包項目,合同總金額達4.8億美元,進一步促進了海外戰略的實施。

  “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讓當地的政府和老百姓,相信我們,認可我們,是真正來這里為他們做事,與他們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發展。”在海外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公司積極融入當地文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緬甸曼德勒省委書記Dr.Zaw Myint Maung說:“海螺是個好企業,不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還招收當地人在海螺工作,解決了我們的就業困難。我支持海螺在緬甸發展。”在緬甸地方遭遇特大洪災之際,主動捐款救災,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為皎施工業園區醫院送去藥品,緩解醫院缺藥難題。資助當地修公路、建寺廟,與當地居民結下了友誼。

  二十年,國內第一條5000噸國產化示范線、第一條萬噸線,第一套余熱發電機組、第一個千萬噸級基地,宛如鑲嵌在中國水泥發展長河中的顆顆明珠。2017年8月,在國際水泥評論雜志社發布的最新世界水泥六強榜單上,海螺水泥名列全球第二位,這是中國水泥生產企業首次榮登該榜。“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也不僅是一句口號,不僅是對海螺的夸贊,而是扎根于每一個海螺人心中的夢想,每一個海螺人都在用行動踐行著這個夢想。

  絲路興,中國興,世界興。一股來自東方的春風,讓世界感受到了中國的溫度。沐浴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和煦春風,海螺人初心不改,砥礪奮進,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譜寫海螺水泥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7 13:38: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扎赉特旗| 六枝特区| 金塔县| 西乡县| 泰和县| 威远县| 赣榆县| 兴业县| 剑川县| 麻阳| 孝义市| 扶风县| 古交市| 郯城县| 临颍县| 富顺县| 华坪县| 迁西县| 西青区| 宁武县| 乌拉特中旗| 阿瓦提县| 宝山区| 扎鲁特旗| 四会市| 岳西县| 政和县| 黑河市| 涞源县| 广州市| 项城市| 祥云县| 怀宁县| 萨嘎县| 南充市| 康平县| 溆浦县| 营口市| 蕲春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