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帶動水泥價格?這個謊言還要說多久
如果你是水泥下游企業,“漲價”估計是年初以來你在和水泥企業溝通中最多的話題。問其原因,大多回復都和“環保督察”有關。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環保督察帶動水泥價格的論斷并不成立。從供給和需求端來看便能略知一二。水泥是我國幾大產能過剩產業之一,經過幾輪落后產能的淘汰依然過剩嚴重,究其原因就是我國近乎所有的水泥生產線都是新型干法,且大多配備完善的環保系統,可以說水泥行業早已摘取“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環保督察背景下仍然有部分環保先進的水泥企業持續生產。
當然,環保督查帶來的影響,更多是在需求端。從各地實際情況來看,大型建筑施工項目進度和建設力度都有所放緩,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史上最嚴“停工令”歷歷在目。固定資產投資相較于往年并沒有明顯提升,供不應求的局面本不應該出現。另外,與建筑領域息息相關的砂石開采等領域停產現象也極為嚴重,甚至一度出現砂石骨料一方難求的局面。工程施工受限,對水泥行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市場需求量下滑。
一位業內人士說:“‘環保漲價論’的說法很難成立,環保督察對于水泥需求的影響甚至大于供給。”
事實上,自從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展環保督察工作以來,“環保導致原材料”的論斷就頗有市場。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與網購密切相關的黃板紙價格飛漲,是由于上游原材料生產多被環保督察組叫停。
由此及彼,“環保漲價論”立即被復制到水泥行業。一些水泥企業一面向用戶喊冤,一方面賺得盆滿缽滿,從各企業不斷公布的三季報便可得知一二。那么如果環保督察不是今年水泥價格上漲的關鍵原因,什么才是呢?
人為因素恐怕是推動水泥價格上漲的主因。
無論在哪個行業,協同限產漲價都是拿不上臺面的事情,但當錯峰生產這一“利器”出現后,一切都光明正大了。從各地水泥行業大大小小的會議可以看出,基本都有錯峰生產的原因在里面。特別是環保督察工作開展以來,“為了還公眾一片藍天,造福子孫后代”。協同停窯限產從來沒有如此堂而皇之。從西南某省水泥行業朋友圈可以得知每月一次的變相“動員會”成為該省水泥價格堅挺不可忽視的原因。
還有人認為,刨去煤價上漲帶來的正常價格浮動,今年各地行業協同對水泥價格的影響占七成。“環保督察只是他們的借口,沒有環保督察,他們還可以找到其他由頭。”
除了行業協同,某媒體人針對國內水泥、煤炭、鋼鐵等產業上游企業業績大幅轉好給出的看法值得深思。
他表示:“從各大行業構成情況來看,各行各業的大宗商品幾乎都是由國企和央企掌握,如果這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最先受傷的是這些國有企業。而這些國有企業的負債率將居高不下,必然會拖累各大銀行。而國有企業在整個中國的經濟體量中占比達到一半以上,對國內的經濟格局的影響可見非同小可。所以國內此輪的價格反彈式的暴漲,存在人為因素,并不是市場的需求增長導致,整個國內的經濟形勢仍在低位運行。”
終上所述,如果你的企業深受不斷上漲的水泥價格困擾,不要把帽子扣給環保督察。如果從重污染天氣及采暖期限停產角度,在一定程度上使供需相對平衡,價格回歸甚為合理。從環保督察所公開的記錄顯示,被查到的的問題中涉及水泥企業的少之有少,何來環保督察帶動水泥價格上漲之說。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