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混改在國企改革中的重要突破口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于國有企業改革而言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它關乎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和治理結構的完善,關乎企業戰略投資者的選擇,關乎企業運營效率的提升,關乎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剝離,亦關乎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由此可見,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舉措和重要突破口。
發展全新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同時提出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這為各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公平競爭和合作,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奠定了體制基礎,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進一步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混合所有制這種富有效率和活力的資本組織形式,必將成為我國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的有效載體和長久動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次作出了重要部署。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對于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定位和主要領域有了更為深入的詮釋。身處電信行業的中國聯通混改試點方案實施后,無疑會對下一步的國企混改起到較大的示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全新意義上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對于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充分激發一切積極因素推動社會財富創造,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提升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載體來實現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對于提升我國經濟運行效率具有深遠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權界定十分清晰,因而其所有者也會更為關注公司的運營,致力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實行混合所有制無疑將有利于提升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大幅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另一方面,賦予非公經濟在國企改革中控股的權利,將給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機會,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對市場敏感和靈活性強的優勢,有效放大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充分發揮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混合所有制企業活力。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企實現與民企的優勢互補和競爭發展,有利于通過資源再配置釋放效率紅利,提升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從而為我國經濟在中高速區間平穩增長創造必要條件。
同時,有著多元投資主體參股甚至非公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畢竟不同于原來的國有獨資企業,需要全新的國有資產監管方式和監管機制,進一步明晰監管邊界。也就是說,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必然倒逼我國國有資產監管方式也包括監管機構自身的改革,真正實現從“管人管事管資產”“既當婆婆又當老板”到“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以更好地適應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趨勢,促進混改后企業各方面參與公司治理力量的有效制衡。
多管齊下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要及時總結第一批、第二批混改試點的新亮點,爭取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在國有企業和地方層面加大政策解讀和試點成果以及案例宣傳推介的力度,消除對于國企混改存在的認識誤區,增強部分地方和國有企業領導的擔當意識,調動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的積極性,形成更為強大的改革動力。同時,在操作層面上,各項改革需要互動配套,不能單兵突進,要注重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協調配合,打好“組合拳”,使多方面的改革舉措協同發力。
要適時細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政策,制定配套的實施細則,打通改革推進的“最后一公里”。如混改中的增量稅負處理、土地處置和變更登記、國有企業分類的具體操作辦法、職工勞動關系調整、原在企業管理的離退休人員交接等。此外,還要完善改革后的退出機制,以消除民營企業進入之初的顧慮。
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已經不再是單一股權的純粹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必須從管企業轉向管資產,要以監管模式的轉變提升國有資本的市場活力。各主管部門也要有效破除政府干預企業經營決策的行為,最大幅度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使混合所有制企業去行政化,去部門利益化。
可以預見,隨著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政策舉措的全面落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產權保護制度將會更為健全,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融合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會邁上更為廣闊的舞臺,為增進國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