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行業治理大氣污染成績傲人但還需努力
6月8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
《公報》稱,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任務,摸清了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建立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
《公報》披露了工業(污染)源基本情況。在大氣污染物項,2017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529.08萬噸,氮氧化物645.90萬噸,顆粒物1270.50萬噸,揮發性有機物481.66萬噸。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二氧化硫排放量124.59萬噸,排第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氮氧化物排放量173.97萬噸,排第一;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顆粒物排放量371.62萬噸,排第一。降低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大氣污染任重道遠。
《公報》發布后,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回答中國新聞社記者所提與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相比,這次的普查結果有哪些不同?與十年前相比,現在的污染源整體情況有哪些變化問題時,又進一步披露了一組數據。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與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同口徑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別下降了72%、46%和34%;
和2007年相比,全國造紙、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產品產量分別增加了61%、50%和71%;
和2007年相比,造紙行業化學需氧量減少了84%,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減少了54%,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少了23%。
從上述數據可以得出,水泥單位產品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007年時的45%,即下降了55%。這與2017年執行《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13),2007年執行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4915-2004)有關。原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在解讀2013年版標準時稱,新標準規定的NOx排放限值由現行標準的800 mg/m3收嚴至400 mg/m3,促進水泥企業采用工藝控制(如低氮燃燒器、分解爐分級燃燒、燃料替代等)和末端治理(目前較為成熟可行的是SNCR技術)相結合的措施,有效控制NOx排放。新建企業自2014年3月1日起執行新標準,現有企業則執行原標準至2015年7月1日過渡期結束。據測算,實施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控制)系列新標準后,預計水泥工業NOx排放將在目前190-220萬噸基礎上削減約98萬噸,削減44.5%-51.6%。
從2017年數據證實了實施新標準的預期效果,即在產品同比削減氮氧化物55%,好于預期。這主要應是重點區域水泥企業執行氮氧化物特別排放限值320 mg/m3的緣故。
從另一角度看,全國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了34%,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少了23%。從排放總量看,下降幅度低于全國11個百分點,還需努力。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剛下發《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環廳〔2020〕27號)。要求突出抓好重點行業VOCs和氮氧化物(NOx)治理。在氮氧化物治理方面提出,穩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建材行業產能較大的地區因地制宜研究開展水泥、陶瓷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這是首次在生態環境部文件中明確提出研究開展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事實上在水泥大省河北、河南、安徽等省都已出臺了超低排放地方標準,出臺支持改造政策措施。也有一些企業已成功實現了超低排放,甚至還嚴于地方標準。
可以預期,在水泥行業超低排放逐步開展,加上嚴禁新增水泥產能,從排放總量上也將明顯下降,或許,在第三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時,除從產品同比氮氧化物繼續有削減外,從排放總量看,也將有較大幅度下降,而且不會低于全國平均下降幅度將是大概率。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