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預拌混凝土行業淘汰落后與轉型升級指導意見
關于預拌混凝土行業淘汰落后與轉型升級指導意見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
2017年9月
預拌混凝土是各類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材料。近年來,在市場需求拉動和政府政策指導下,預拌混凝土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產業結構不斷改善,形成了從材料設計、原材料制備、混凝土生產、物流運輸到工程施工服務的產業鏈。2016年預拌商品混凝土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約6000億元,同比增長約5.9%。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前期快速擴張的產能和目前市場需求逐步下降造成了預拌混凝土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2016年全行業產能發揮率不足40%。同時,由于進入門檻低、產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落后產能并存,市場惡性競爭泛濫,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加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與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近年來,預拌混凝土行業已陷入發展瓶頸和困境。
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壓減過剩產能,加快行業創新發展、向綠色環保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特提出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總體戰略部署,堅持深化改革,堅持轉型、創新、升級的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力,通過市場化機制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采用政策指導、技術創新、環保督查、市場監管、質量監督、行業自律等多種有效措施,加大先進與落后的差距,促進落后產能的有序退出,達到產業結構優化,行業創新活力增強,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國家政策導向。預拌商品混凝土作為服務城市建設的重要產業,要在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指導下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
——堅持標準規范引領。加快標準創新,充分發揮政府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在規范市場競爭、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淘汰落后技術產品的協同作用。
——堅持企業市場主體。要尊重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發展動力。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市場競爭機制和倒逼機制,促進優勝劣汰。
——堅持高端創新發展。以《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產業技術發展政策為指導,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采用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制造技術改造提升預拌混凝土傳統生產方式,發展高端技術產品,全面實現產業升級。
——堅持優化產業結構。將淘汰落后與優化存量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兼并重組,實現去產能、優化產業結構;以發展高性能混凝土、特種混凝土為技術創新著力點,推動產品結構高端化,滿足不斷提升的建筑結構工程發展需求。
——堅持綠色環保發展。進一步提升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水平,以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以先進材料技術為支撐,大力發展綠色混凝土,將預拌混凝土產業打造成具有環保功能的材料產業。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貫徹國家政策,配合各級政府做好對行業的“放管服”工作,同時,積極反映行業企業訴求,做好行業自律的引領協調服務工作。
三、工作目標
1.完善產業政策。積極開展行業和市場調研工作,向工信、住建、發改、環保、質檢、標準、生產安全等中央和地方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提出進一步完善政策和政策創新的建議,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提高行業集中度。十三五期間,在全國層面,前10家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度提高到20%,在省級區域,前10家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度提高到30%,市縣地區前5家企業的市場集中度提高到60%,行業綜合產能利用率達到50%以上。
3.健全標準體系。貫徹落實國務院、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有關文件精神,加快發展協會標準,建立政府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協同工作體系,強化標準貫徹實施。發揮協會標準在技術、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領域引領創新發展、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作用,到2020年,協會標準達到50項以上。
4.加快產業升級。積極推廣應用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制造技術,到2020年,基本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與設備,信息化智能化示范企業達到20家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30%以上。
5.建立創新體系。5年內在主要產業骨干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在30家重點企業建立國家級或行業級技術創新平臺,推動建立國際合作研發中心。重點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左右,前10家大型企業達到3%。
6.踐行綠色發展。到2020年,100%的攪拌站達到綠色生產一星級及以上水平,其中50%達到二星級及以上水平,全行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5億噸左右,行業作為具有生態環保功能的產業得到社會認可和尊重。
四、重點工作
1.開展區域市場研究,遏制新增,優化布局。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請各級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將預拌混凝土健康發展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在審批新增產能項目時,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征求相關行業協會意見,并委托行業協會或第三方咨詢機構做好市場研究與需求預測,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項目建設,嚴格限制臨時站、現場站的建設,通過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水利、公路、鐵路等工程建設用混凝土采購預拌商品混凝土。
2.綜合施策,加快落后產能的有序退出。
貫徹落實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產業技術政策,加快提升技術、質量、環保、安全標準,發揮先進技術標準對市場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通過嚴格環保督查、質量安全檢查等方面的工作,促使落后產能退出;通過推廣應用先進技術,促進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淘汰落后產品;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促進企業間聯合重組,建立落后產能常態化退出機制;推動落后企業和僵尸企業有序退出。
3. 建設綠色環保企業,提升行業社會形象。
進一步提升預拌混凝土企業綠色環保和安全生產團體標準,對粉塵、廢水、廢渣排放、噪音污染、車輛清潔、廠區美觀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積極支持和配合地方環保和質檢部門督查,通過環保法規的強制實施,促使不達標企業限期整改或停業、關閉,提升預拌混凝土企業的社會形象。
4. 發揮大型企業在創新發展和行業自律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
發揮預拌混凝土大型企業集團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聯合重組、淘汰落后、行業自律等方面的關鍵作用。配合政府“放管服”改革,積極開展以標準法規代替企業準入資質管理的政策研究;近期積極爭取鼓勵大型企業集團兼并重組的政策支持,給予集團化企業區域內資質一體化政策,鼓勵各種方式的重組聯合;培育大型企業,提高市場集中度,支持和引導大型企業集團規模化、集約化、跨地域發展、“走出去”發展。
5.貫徹落實行業“十三五規劃”,加快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按《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方向,大力推動各類創新主體的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國家、行業、企業層面的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工作,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加快制定一批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團體標準,加快引進推廣應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推動中心城市預拌混凝土產業向工廠化制造、規模化發展、精細化控制、智能化制造、信息化管理方向升級,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以先進材料技術為支撐,大量消納固廢,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樹立預拌混凝土作為環保功能產業和循環經濟節點產業的社會地位。
6.抓重點突破,建立試點示范,宣傳先進典型。
在各個重點工作領域尋找突破點,發現和培育先進典型,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通過試點示范項目引領行業創新發展。在政策創新方面,總結推廣一些城市在集團化企業資質一體化政策的創新與實踐;在行業自律方面,總結推廣區域市場內有效的戰略合作商業模式;在集團化發展方面,總結推廣以品牌、資本、技術為支撐的發展模式;在綠色環保發展方面,加強先進示范企業的表彰與宣傳;在智能化發展方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開始試點示范。
五、保障措施
(一)打造協同工作機制
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牽頭,會同地方混凝土協會和大型企業集團,建立淘汰落后、轉型升級工作的組織協調機制,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共同爭取住建部門、工業管理部門及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區域市場形成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協同工作體系,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確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二)開展政策創新研究
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牽頭,組織專業分會、地方混凝土協會和第三方咨詢機構,開展政策研究,對影響和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產業、技術、財稅、環保、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提出制修訂建議,并推動落實。(三)加強行業企業自律
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性管理作用,建立理性的市場競爭行為準則,鼓勵以創新促發展,反對惡性價格競爭,鼓勵大企業發揮龍頭作用,維護行業共同利益。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組織制定和發布行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四)建立服務工作平臺
搭建一批專業性和綜合性服務工作平臺。積極開展與大學、研究院所以及相關單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公益性服務資源,加強對行業共性關鍵問題的分析和調查研究,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統計分析、風險提示,加強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組織開展行業技術創新成果評價鑒定、科技成果評獎、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各類職業技術培訓和技能鑒定等工作。
(五)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牽頭,聯合有關大學和職業學院,重建大學混凝土材料與工程專業;和大企業合作,建立行業各類職業人才培養基地;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社會化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加快混凝土職業工程師和知識型、技能型技師、技工的培養,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