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
2020年6月8日上午10:00,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和濟南、青島、臨沂市政府負責同志解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關兆泉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以下是文字實錄:
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我省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今天,我們舉辦“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系列發布會第九場,邀請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關兆泉先生,濟南市副市長尹清忠先生,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薜慶國先生,臨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侯曉濱先生解讀四個政策文件有關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參加今天發布會的有中央駐魯新聞單位,省直及濟南市主要新聞單位的記者朋友。
首先,請關兆泉副主任介紹有關情況。
關兆泉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省發展改革委,向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發改工作的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就相關問題作出具體部署,并要求各地制定相應落實方案。省委、省政府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以及關于加快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目前這四個文件已經省委、省政府印發。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四個文件的主要內容。
一、關于《實施方案》
在《實施方案》起草過程中,主要堅持了三個原則:一是突出山東特色。在嚴格遵循國家《意見》總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山東實際,注重開拓創新,力求更具前瞻性、指導性。二是突出建設“新機制”。區域戰略統籌、創新產業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區域政策調控、區域發展保障等6個機制都是圍繞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內涵新目標而設計的全新機制。三是突出謀劃“更加有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工作,提出了一批能量化、可操作的措施,并規定完成時限。
《實施方案》共分11部分、27項任務,主要內容是:
(一)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目標。圍繞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要求,對建立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作出了安排,按照2020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三個時間節點確定了任務目標。
(二)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新布局。《實施方案》提出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三)明確了區域協調發展路徑。一是產業共興。統籌“十強”產業布局,建立“雁陣型”產業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培育庫;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四個一批”項目推進機制。二是設施共聯。進一步推動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重點水利工程、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高能源發展質量。三是利益共享。推行飛地經濟模式,實行項目轉出地與轉入地主體稅收共享;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等。四是生態共治。樹立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綠色發展導向,實施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五是市場共建。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完善農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等系列措施,努力構建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的一體化大市場。六是區域共融。大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強化大運河、淮河等流域上下游合作,推動與京津冀、長三角等省際區域協同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
(四)明確了推進保障制度。《實施方案》建立了多項機制,以保證相關工作有序推進,比如,圍繞提升發展質量,提出建立區域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及風險識別制度等。
二、關于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指導意見
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是《實施方案》的配套文件。文件起草主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避免政府“大包大攬”。二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引導各市發揮比較優勢,一體聯動、抱團發展,形成整體合力。三是總體謀劃、滾動實施。一體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要一年接著一年干,一張藍圖干到底。主要內容是:
(一)明確了空間布局。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膠東經濟圈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5市。魯南經濟圈包括臨沂、棗莊、濟寧、菏澤4市。
(二)明確了功能定位。省會經濟圈的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魯南經濟圈的定位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三)明確了重點任務。三大經濟圈重點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產業創新協同共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對外開放攜手共贏、要素資源高效配置、社會事業共建共享等,確定了年度重點任務。
(四)明確了推進機制。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分別由濟南市、青島市牽頭建立議事協調機構的推進機制。魯南經濟圈由四市市委書記依次輪任召集人,每次任期一年,2020年臨沂市首先輪值。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牽頭抓好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工作,會同省有關部門和各市,加快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我們歡迎新聞界的朋友都來關心、關注、宣傳區域協調發展工作。我相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一定能推動我省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謝謝大家!
今年是省會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之年,請問濟南市就發揮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加快經濟圈建設采取哪些重要舉措?會為圈內各市群眾帶來哪些生活上的便利?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發揮哪些重要作用?
尹清忠
謝謝記者提問,也借此機會,代表濟南市委、市政府,對媒體朋友一直以來對濟南的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為省會經濟圈的核心龍頭城市,今天的濟南,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跨越發展的黃金期,接連踏上了面積超一萬平方公里、人口超一千萬,地區生產總值邁入萬億元俱樂部的重要關口。今年是省會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之年,全面提升省會經濟圈經濟集聚功能、空間輻射功能、對外開放功能、創新創造功能和服務支撐功能,引領帶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是濟南發揮省會優勢的發展之需,更是擔當省會使命的責任所在。
關于濟南推進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天我簡單講三個突破點。一是在空間上圍繞重點區域突破。通過推進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引領帶動省會經濟圈加快形成協調聯動發展格局。其中,“濟泰同城化”,全面加強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濟泰協同發展共同體。“濟淄同城化”,依托交通軸線和重大科研平臺全面開展科創合作,推動經十路高標準東延西擴,打造橫貫省會經濟圈東西高端產業帶。“濟齊同城化”,將齊河納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同步規劃建設,加強黃河兩岸基礎設施配套,在城市建設、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全面對接、協同保護、一體發展。二是在交通上圍繞樞紐建設突破。加快濟南“米”字型高鐵網、“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和航空樞紐、國際內陸港建設,強化陸海聯通,推進小清河復航工程,構建公鐵集疏、陸空銜接、陸海聯動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高質量現代化內陸開放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構筑植根山東半島、輻射中西部腹地、面向亞太、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客運交往組織中心、內陸輻射型國際物流中心、國際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新一代智慧創新中樞,大幅提升省會經濟圈交通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在產業上圍繞協同創新突破。加強區域產業鏈的協同創新,發揮省會濟南區域性科創中心的引領作用,特別是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超算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的輻射帶動,用創新鏈、產業鏈在周邊地區的延伸,促進資金鏈、政策鏈向周邊地區擴散。特別是要發揮自貿區濟南片區制度創新和溢出效應,推動各市共建共享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合力共建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打造區域政策集中、產業基礎完備、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圈對外開放平臺。
關于濟南為各市群眾帶來的生活便利,我也簡單介紹三個方面。一是在醫療服務方面,我們將依托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北方中心,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實現電子病歷、醫學檢驗檢查結果跨地區、跨機構互通互認,打造經濟圈醫聯體和專科聯盟,支持有條件的三級醫院集團化辦醫、異地設置分支機構,爭取為省會經濟圈所有群眾提供更高端、便利的醫療服務。二是在教育服務方面,我們將加快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建立省會經濟圈教育聯盟,重點依托以山東大學為代表的駐濟高校協同推進高等院校‘雙一流’建設,成立省會經濟圈基礎教育協作共同體,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合作共享。三是在社保服務方面,我們將在經濟圈內推行社保“一卡通”,推進電子社保卡應用,暢通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養老保險信息交換渠道,推動工傷認定政策統一、結果互認,共同研究探索“互聯網+社保”的便民平臺服務模式,提供更為高效的便民服務,讓人民群眾辦事少跑腿。
關于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的作用,應該說,濟南作為沿黃重要中心城市,對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承擔著重大政治任務。濟南有能力、也有條件帶動省會經濟圈各市一同在黃河國家戰略中挑大梁、打頭陣。聚焦到如何聯合開展好生態保護工作,我講三點內容。一是建立生態保護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統一圈內環保準入標準,建立區域重大項目環評會商制度。聯合治理污染源頭,在圈內推行異地交叉環保執法,開展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水體環境共同治理。優化區域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全面完成鋼鐵和符合要求保留的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健全區域內污染應急聯動機制,協同應對跨區域重污染天氣和突發污染事件。二是共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統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設黃河下游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示范區,支持東營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示范區、申報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開展泰山、黃河、小清河、大汶河、京杭大運河、東平湖等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三是合力打造山水大花園。推動濟南、泰安、淄博協同保護大泰山,打造經濟圈“綠肺”。依托濟西濕地公園、齊河黃河濕地公園,打造一體化濕地公園。規劃建設沿黃生態綠道、景觀廊道和灘區親水設施,構筑沿黃流域自然保護地體系。融合山水資源和城市景觀,依托山脊、山谷、河流、湖岸、城市公園及綠化帶,建設“萬里綠道網”。
目前,省會經濟圈一體化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在體制建立方面,協調推進機制不斷完善,聯席會議制度、議事規則、戰略合作協議近日將由7市共同審議簽署發布。在規劃統籌編制方面,省會經濟圈各市“十四五”規劃與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一體謀劃、充分銜接。在戰略研究實施方面,正在開展濟泰、濟淄一體化發展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德州齊河、濱州鄒平、淄博周村打破行政壁壘先行先試戰略研究,為推進省會經濟圈乃至更大范圍區域一體化發展趟路子、做示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省會經濟圈東西大干線經十路東擴至淄博工程工作進展迅速;山東“最美高速公路”濟泰高速濟南段左線貫通,將于年內建成通車;目前正搶抓軌道交通“新基建”機遇,謀劃推動省會經濟圈7市加快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一體化城際快速交通網路。在文旅合作方面,正在組織專班深入挖掘、系統梳理圈內各市優秀傳統文化和旅游項目,以文旅合作為切入點,加快濟南、泰安、曲阜三地文旅合作,聯合各市打造“山水圣人”中華文化軸和“齊國故都”“魯風運河”“黃河入海”等知名文旅品牌,加快構建省會經濟圈文化旅游共同體。
由于時間關系,詳細內容我不再一一解讀,請大家繼續關注和支持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謝謝大家!
膠東經濟圈可以說是三大經濟圈中經濟體量、開放程度和發展活力最好的經濟圈,也是省里第一個出臺指導意見的經濟圈。請問,青島作為牽頭城市將如何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以及下一步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主要著力點是什么?
薛慶國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首先,我要感謝在座的媒體界朋友和企業家們,對青島、對膠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長期以來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也感謝省政府給青島提供這次接受采訪的機會。現在,我簡要向大家介紹一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有關情況。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我們可以用“三個大”來概括,即:大局所在、大勢所趨、大志所向。
大局所在:就是黨中央要求山東半島城市群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發揮龍頭作用,而膠東半島一直是黃河流域重要的開放門戶和陸海交通走廊,五市生產總值占全省的42.2%、占黃河流域9省的12%,對外貿易占全省的64%、占黃河流域9省的33%。基于這些優勢條件,我們有責任在山東城市群發展中當好先鋒,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引領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大勢所趨:是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已經向我們證明,通過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各種制度安排和區域功能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促進要素資源更加合理的流動,實現單個孤立市場無法達到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膠東五市只有通過一體化,才能向南對接好長三角高端優質要素,向北承接好非首都功能疏解,融入并促進全國南北格局優化。
大志所向:是指膠東五市與日韓隔海相望,西引黃河流域,南連長三角,北接京津冀,是海上絲綢之路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交匯處、南北經濟發展濱海的連接帶,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兩大片區、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兩大核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四大片區均坐落于此。五市通過一體化發展,可以充分彰顯區域發展共同體的開放優勢和產業優勢,在全省和全國高質量發展中體現更多擔當。
青島作為膠東經濟圈牽頭城市,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和省政府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會議部署,目前,已重點開展了五項工作。
一是構建了聯席會議制度。充分借鑒長三角一體化推進模式,起草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議事規則》等文件,促進和推動五市建立一體化發展機制。二是編制了交通先行方案。緊緊抓住“十四五”規劃編制窗口期,牽頭形成了《膠東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方案》。三是啟動了五年規劃編制。啟動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系統謀劃和設計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未來五年的發展。四是形成了年度工作要點。全面對接梳理五市一體化發展需求,提出了今年啟動實施的重大事項、重點項目,爭取開好局、快起步。五是籌劃了聯席會議內容。會議將對前期編制的重要方案進行審議,積極推進一體化工作落地落實。
下步,膠東五市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齊心協力、共同建設好“五個圈”,加快促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快速發展。
一是共建高效交通圈。建設“四網融合”的軌道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膠東半島。織密高速公路網,優化油氣輸配管網,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培育世界級機場群。今年在建或啟動濰坊至煙臺等6條鐵路、濰坊至青島高速等6條公路,總投資近1800億元。
二是共建互補產業圈。推進產業創新協同共進,建立半島科創聯盟,推進大型科學儀器、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開放共享,協同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統籌推進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快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百業,共創膠東五市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國家級示范區。圍繞汽車等重點產業,以市場化手段在更大范圍內補鏈、延鏈、強鏈,提升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
三是共建國際朋友圈。發揮膠東五市地理區位和開放平臺優勢,拓展與日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上合組織國家合作,建設濰坊、日照自貿試驗區聯動區,面向全球打響膠東品牌。
四是共建幸福生活圈。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文體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協同發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推動資本、土地、技術、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讓五市百姓充分感受一體化發展成果。
五是共建綠色生態圈。建立大氣、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共同保護修復相鄰海域生態環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構筑以膠東半島中部生態脊為中心,向南北兩翼延展的生態網絡格局。
各位朋友,膠東五市有山有海有資源,是一片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富、產業雄厚的寶地。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為企業家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政務服務,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環境。在此,我們真誠、真情地向各界朋友發出邀請,歡迎大家來膠東五市考察合作、投資興業,與我們共享開放發展新機遇!
謝謝大家!
作為魯南經濟圈首任輪值推進市,想問下臨沂有哪些重點工作打算?
侯曉濱
首先,非常感謝您對魯南經濟圈發展的關心,特別對臨沂發展的關心。省委、省政府科學作出的“三圈”一體化發展決策部署,在全國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包括臨沂在內的魯南四市(臨沂、棗莊、濟寧、菏澤)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今年年初,劉家義書記給臨沂提出了“勇當魯南經濟圈發展排頭兵”指示要求。臨沂市委、市政府以魯南經濟圈為新契機,科學決策,研究確立了“東拓、西聯、南融、北接”區域戰略。臨沂作為“三圈”疊加之地,魯南經濟圈向東開放門戶,具有面積人口多(各占全省九分之一)、經濟體量相對較大(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4600.25億元位居全省第5位)、對外開放載體平臺集聚等諸多方面優勢條件。我們將充分發揮輪值作用,與三個兄弟市一道共同努力,攜手開創魯南經濟圈新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抓緊籌備召開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啟動會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啟動會議籌備工作,王安德書記、孟慶斌市長多次作出部署安排,目前已經成立了專班集中辦公,下步棗莊、濟寧、菏澤三市都將安排人員參與集中辦公。啟動會議上,將重點研究魯南經濟圈一體化推進工作機制,四市共同簽署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生態保護一體化、文旅醫教一體化、對外開放一體化等關鍵領域的框架合作協議,通過系列協議的落地推動《指導意見》落實見效。
二是組織編制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魯南經濟圈位于蘇魯豫皖交界區域,當前經濟發展尚不夠充分,未來這個區域成長空間大。可以說,編制一個科學引領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區域性規劃,是我們落實魯南經濟圈《指導意見》的一件大事、要事、實事。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下,我們將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高水平研究機構編制魯南經濟圈發展規劃。初步考慮,規劃編制過程中,著重把握好“六個對接”:①對接國家已經批復的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及淮海經濟區規劃,②對接國家正在編制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及山東方案,③對接新一輪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④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部署要求及山東“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方案,⑤對接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⑥對接魯南四市各縣區和開發區、功能區發展訴求。同時,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區域一體化規劃的先進理念、思路舉措。在此,真誠歡迎廣大媒體朋友們積極為魯南經濟圈規劃建言獻策。
三是著力推進各類載體平臺共建共享。載體平臺的共建共享,在區域一體化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某種程度上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魯南四市各有各的載體平臺,未來需要拆除行政的“籬笆墻”,探索跨市域共建共享的新模式新路徑。作為臨沂來講,主要有六個類別載體平臺:①國家八部委批復臨沂商城工程物資市場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目前已經實現了與三個兄弟市的優惠政策共享;②相繼獲批成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省級“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正在規劃建設國際陸港片區、商谷片區、G2新型科技物流基地,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東方商都和“一帶一路”東方國際陸港;③正在建設臨沂臨港1400萬噸高端不銹鋼與先進特鋼基地,致力于打造服務魯南及周邊區域的“鋼鐵新城”;④沂蒙山獲批世界地質公園,環蒙山區域整體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未來將朝著“世界地質名山、國家生態樣板”目標邁進;⑤臨沂綜合保稅區(全省有7個,魯南圈只有臨沂有)在全省全國位次大幅提升;⑥臨沂啟陽機場國際口岸已經正式開放,正在推進啟陽國際機場二期、跨境電商綜試區、國際陸港、國際郵件互換局等建設,規劃建設國際生態城。上述六個類別的載體平臺,將是未來臨沂服務魯南經濟圈的核心支撐,我們既要當成“臨沂自己的事”,更要當成“魯南一家子的事”。
我們堅信,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特別是剛印發的魯南經濟圈《指導意見》,在省直相關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有魯南四市兄弟般的攜手努力,有高鐵、高速、貨運班列、通用航空的東西大貫通,魯南四市一體化發展必將能花開如海棠(臨沂市花)、花開如石榴(棗莊市花)、花開如荷花(濟寧市花)、花開如牡丹(菏澤市花)!經過幾年的久久為功抓落實,一定能結出累累碩果,在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引領區、示范區、樣板區、活力區的魯南經濟圈值得期待!
今年是魯南經濟圈啟動開局之年,臨沂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省發改委及相關省直部門單位指導幫助下,充分發揮2020年輪值職能作用,全力以赴推動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臨沂是個好地方,魯南更是個好地方。在此,衷心邀請廣大的媒體界朋友們,經常深入魯南各地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為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促使我們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
最后,借此機會,誠摯邀請國內外的客商到魯南、到臨沂投資興業,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好客山東、親情沂蒙”的“大美新”臨沂,歡迎各界賓朋的到來!
謝謝大家!
區域協調發展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八大發展戰略之一,《實施方案》已將藍圖描繪到了本世紀中葉。請問,近期,省發改委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有哪些工作打算?
關兆泉
謝謝您的提問。區域協調發展是我省八大發展戰略之一,更是發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期, 我們將聚焦抓早、抓細、抓實、抓好,從省內、省際、國際三個層面,開展相關工作。
第一,推動省內區域一體化。《實施方案》明確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布局,相關內容剛才已給大家作了簡單介紹,下一步將重點抓好落實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個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印發,今天也給大家介紹了相關情況,各項推進工作會陸續展開。比如,三大經濟圈要分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立責任清單等,總之,就是要堅決克服“一畝三分地”的思想,樹立全省“一盤棋”的觀念,牢牢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實行集體作戰、利益共享,合力謀求協調發展,實現共贏發展。
第二,推動省際區域協同發展。一是推動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健全對接京津冀、雄安新區、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等區域戰略工作機制,在北京、上海籌建對接辦事機構。二是推動流域上下游合作。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融合發展,打造流域協作發展先行示范區。依托京杭大運河、淮河、小清河、沂河等流域,建設特色生態經濟帶和文化保護發展帶。三是深入開展對口合作。推進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則、青海海北州、重慶等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三,推動國際區域開放合作。一是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標準建設青島中國—上合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和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境外產業園區認定工作。二是深化與日韓合作。推進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加快建設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加強與日韓在高端制造、高端化工、海洋經濟等領域的深度合作。三是深化中歐合作。發揮煙臺中歐區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區作用,創新中歐地方合作機制,把歐洲作為我省開拓新興市場的重點方向。
請問《實施方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了哪些安排,區域協調發展有望為百姓帶來哪些政策紅利呢?
關兆泉
謝謝您的提問。區域協調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不同地區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公共服務,讓老百姓都能分享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成果和實惠。《實施方案》盯住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方面重點提出了三方面的任務措施:
一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提出深入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將教育、醫療、養老等8大類17項重大基本公共服務列入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范圍;另外,要完善省級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向貧困地區、薄弱環節和重點人群傾斜。
二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統籌層次。在養老保險方面,提出實施養老保險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在教育方面,提出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到2022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市、區)比例超過20%。
三是推動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銜接。提出制定山東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建立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省內跨區域流轉銜接制度,2020年省內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醫療機構達到2000家左右,省內異地刷卡醫藥機構達到5000家。
當然,這些措施有部分屬于階段性措施。《實施方案》是今后一段時期區域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的總體目標將長期不變。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不斷推出實招、真招、硬招,真真正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請聯系省發展改革委區域發展政策處陳鵬飛 ,聯系電話:86191781。
本次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