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技術交流會暨2017年外加劑應用技術論壇開幕
會議現場
2017年9月14日,全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技術交流會暨2017年外加劑應用技術論壇在京開幕,會議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科技工作委員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外加劑應用技術分會聯合主辦,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承辦,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協辦。會議旨在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混凝土與混凝土外加劑的生產制造、應用及原材料供應等環節架起溝通交流的平臺。
會議現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刁敏攸,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清華大學覃維祖教授,北京建筑大學宋少民教授,中國砂石協會秘書長孫衛星,美國格雷斯亞太地區總監江加標,CCPA科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韓小華,CCPA預拌混凝土分會秘書長師海霞等行業領導專家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混凝土及外加劑企業近200名代表及行業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由CCPA外加劑分會秘書長左彥峰主持。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執行會長徐永模為大會致辭,徐會長指出,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行業一個永恒的話題,混凝土行業技術不斷發展日新月異,配合比設計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全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技術交流會是常辦常新的一個會議,內容與混凝土材料創新發展密切相關,此次會議與外加劑應用技術大賽及外加劑應用技術論壇一起召開,也是一個形式上的創新。
徐永模特別強調混凝土行業需要高度重視質量品牌建設,提質增效,品牌是建立在質量、品質和技術創新方面上的,清水混凝土、裝飾混凝土的發展和應用,把混凝土從“幕后”推到了“前臺”,因此應該更加重視混凝土質量,通過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和質量控制技術的創新發展,為提升混凝土材料在工程領域的形象和高端發展助一臂之力。
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刁敏攸
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刁敏攸致辭時指出,隨著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混凝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工程材料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混凝土無處不在。隨著混凝土用途越來越廣泛,人們對混凝土的技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的實現,最重要的技術途徑就是采用外加劑的方法。因此,外加劑已成為混凝土材料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混凝土外加劑的發展和應用技術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發展。然而,由于混凝土原材料和化學外加劑的復雜性,在外加劑的選用上應該慎重。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質量事故。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外加劑應用技術的交流,進一步推動高品質的混凝土外加劑產品的應用技術的交流,進一步推動高品質的混凝土外加劑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希望大家通過本次論壇,能夠有所收獲。
北京建筑大學宋少民教授
北京建筑大學宋少民教授作題為《現代混凝土存在的問題與思考》報告,宋教授認為,在混凝土技術的變革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解決好骨料和膠凝材料這兩個核心問題。骨料的發展,一是提升骨料品質,抓住粒形和級配這兩個重點指標,全面提升加工品質,編制和推行高品質骨料標準,解決目前困擾混凝土的重要瓶頸。二是利用尾礦、石屑、沙漠沙等各類工業廢棄和自然資源開發機制砂石。膠凝材料的研發方向一是更好滿足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需求;二是體現低碳減排的發展方向。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
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詳細介紹了《有望改善硅酸鹽水泥本征特性的補償收縮技術》,廉教授從收縮是硅酸鹽水泥的本證特征、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癥結、膨脹劑發展否定之否定曲折歷程、氧化鎂類膨脹劑補償收縮的可控長效性四個方面展開介紹。
廉教授總結,水泥混凝土的本征特性是抗拉強度低、韌性差和收縮,強度越高越突出。在內部引進膨脹能以補償收縮是混凝土結構發展的趨勢;混凝土結構澆筑后就開始生長——劣化——自愈合+修補的平衡。所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患于未然;沒有萬能的材料,有效材料的本證特征需要建設各方各盡其責予以保證,其中良好的成型工藝是施工是關鍵。
CCPA外加劑分會秘書長左彥峰
為期兩天的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大會下午將進行“武漢三源杯”第三屆全國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大賽,明天還安排了十多個專家報告,內容豐富多彩,本網將全程報道,敬請關注。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