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秦占學:水泥需求短期內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水泥需求可能會在未來五年內發生斷崖式下跌。”這一言論近期在水泥行業中熱傳,引起了不少討論,看跌的恐慌情緒加劇。但與此同時,各地水泥價格隨著傳統需求旺季的來臨頻頻走高,業內普遍看好下半年水泥需求,對于未來幾年不少人同樣保持樂觀。兩方矛盾的輿論場在行業內不斷交鋒,讓人愈發看不明白,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
9月7日,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秦占學做客中國水泥網并接受采訪。在被問及如何看待當前輿論中認為水泥需求會出現斷崖式崩盤時,他明確表示不認同,他認為今年我國水泥需求將保持24億噸。
對于經濟發展應理性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為6.9%,高于學界普遍預期。從各地方的經濟增速來看,都有向好的表現,特別是東北地區。這是否代表我國經濟已經走出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重回高增速?秦占學表示,上半年GDP增速的搶眼挫敗了西方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但我國建材行業對于數據應當保持理性。
“因為我國經濟具有獨特的韌性,比如浙江的民營和互聯網經濟,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不可能如唱衰者所認為的那樣一蹶不振。但同時,由于經濟體量已經非常大,且長期以來產業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粗放式發展,所以也不能像有些學者認為的‘U’型那樣,重回高增長。”秦占學說,“建材行業應當認識到經濟新常態是不爭的事實。只有理性判斷才能合理制定發展規劃,調整戰略。”
交流現場
水泥需求短期內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和農村市場被稱為拉動水泥需求的三駕馬車,但前兩者近年表現似乎并不強勁,這也成為看衰水泥需求方的主要依據。“基建投資增速放緩并不代表投資下滑,這是公眾經常會出現的誤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由于開放早,投資力度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建設已經較為完善,此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是正常的,水泥需求必然降低。”秦占學表示。
“但由此斷言我國水泥需求將會斷崖式下跌為時尚早。當前我國仍在大力推動包括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一體化在內的多個戰略建設。水泥需求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有需求的支撐。這些地區的水泥需求不僅不會下跌,繼續上升也是可能的”秦占學直言。
各省市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也印證了秦占學的觀點,上半年四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271.5億元,同比增長11.7%,新疆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月逐季回暖向好,連續四個月增速回升。
合影
對于房地產,秦占學認為當前包括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房地產收緊政策更多是針對房價入手的,即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逐步消除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對于房地產的建設,除一些明顯過剩的城市,大多抱著支持和開放的太多。
從中長期來看,城鎮化率和人均住宅面積仍有提升空間,住房需求也仍有較強需求支持。截至2015年末,我國城市化已經達到了56.1%,但與發達國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果從城鎮常住人口率來看,差距更加明顯。總體來看,我國城市化、人均住宅面積仍有提升空間,這些都決定了房地產未來依然能保持較高增速,對于水泥的需求不可能下降。
金融手段對于去產能功不可沒
2016年下半年開始至今,我國水泥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回升,水泥上市公司業績轉好。上半年水泥銷量增長只有0.4%的情況下,利潤增長卻達到248%,攀至333.6億元,價格上漲的情況不言而喻。
究其原因,秦占學認為這與水泥去產能步伐的推進和產業集中度提高不無關系。“產業集中度的提高,比如金隅冀東重組,使二者結束了過去長期進行的價格戰,競爭秩序得到規范,價格隨之得到理性回升。”秦占學說。
銀監會2014年3月中旬向銀監分局與地方法人銀行業等金融機構下發了關于《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和化解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包括摸清風險底數、嚴格把握政策界限、明確差別化信貸標準、踐行綠色信貸、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等措施。
“這一政策對于化解水泥等過剩產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加速了落后產能的淘汰。”秦占學認為。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謝輝同樣表示,從國際經驗看,作為解決產能過剩的根本辦法,在宏觀規劃前提下的兼并重組、產能轉移勢在必行,而未來銀行或將成為重要的推動力。
采訪中,秦占學還為水泥行業健康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他表示,水泥企業想要持久健康發展,擺脫高負債、高杠桿率的包袱十分急迫。此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也為國內優勢產能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有實力的企業可以走出去。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