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環境效益?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可以實現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的綜合化、集約化和現代化,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雖然綜合管廊建設的初次投資數額巨大,但建成后使用壽命長,全生命周期成本較低。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大債券融資支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力度,發改委于2015年3月制定并發布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鼓勵各類企業發行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同時,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也符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編制的《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中“1. 節能-1.4 具有節能效益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確規定的類別。東方金誠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14號,募集資金用于綜合管廊項目的已發行債券共計104只,募集金額共計約3695.56億元。其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債券27只,累計募集金額277.9億元。但目前尚未有綜合管廊“貼標”綠色債券發行。
綜合管廊發行綠色債券需要對環境效益進行評估,東方金誠通過一系列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提出了綜合管廊環境效益定量與定性評價指標體系。
一、什么是綜合管廊?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并設置有專門的配套系統對綜合管廊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檢測和控制。綜合管廊可分為三類[ 《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1]:(1)干線綜合管廊,主要用于容納城市主干工程管線采用獨立分艙方式建設的綜合管廊;(2)支線綜合管廊,用于容納城市配給工程管線采用單艙或雙艙方式建設的綜合管廊;(3)纜線管廊,采用淺埋溝道方式建設,設有可開啟蓋板但其內部空間不能滿足人員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納電力電纜和通信線纜的管廊。
二、建設綜合管廊有什么環境效益?
2.1 解決“馬路拉鏈”問題,減少道路反復開挖
傳統地下市政工程管線一般采用直埋敷設,由于早期管線在敷設前缺少統籌規劃,導致后期敷設的管線沒有合適的安置位置,造成各種工程管線在平面及豎向布局中矛盾重重,工程管線重疊交錯現象嚴重,而且道路反復開挖,“馬路拉鏈”現象十分嚴重,已經成為城市的頑疾,不僅給城市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且極大的浪費了社會資源。綜合管廊建設使各種管線有序排列于管廊中,管廊預留了因城市發展所需增設的管道空間,便于各種管線的檢修、擴容與接入接出,避免了市政道路的多次開挖以及對于城市交通的影響,徹底消除“馬路拉鏈”的頑疾,保障道路交通通暢,提高了規劃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2 減少管線漏損率
由于傳統直埋管線質量、管道接口、管道防腐及施工質量等原因,直埋管線往往出現一定比例的漏損,同時由于管線直埋于地下,滲漏也無法及時被發現維護,造成巨大的資源的浪費。綜合管廊在適當位置設有人員出入口,方便檢修人員日常巡視檢修,同時設有監控與報警系統,大大降低了管線漏損情況,可節約大量的資源。
2.3 實現各類市政管線集約化管理
目前,城市傳統地下管線的建設首先需要規劃部門以城市道路規劃為基礎對管線進行規劃,然后由各專業公司進行深化設計及施工。但是,各專業公司在管理上處于各自為政的分割狀態,各管線往往不能統籌建設,這樣的結果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綜合管廊內可容納多種專業的管線,可避免各傳統管線在建設初期的投入,市政主管部門可以進行統一管理,根據專業規劃和管線綜合規劃進行統一維修、改造,規劃手續一次辦理,建設一次性施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減少了資源的不必要浪費。
2.4 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營
綜合管廊是一個封閉的埋地箱體,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廊內管線在臺風、地震等極端惡劣自然條件下的損失,提高了規劃區的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城市安全等級。同時,綜合管廊建設避免了地下管線在路面施工以及其他管線維修過程中的損壞,增加管線的耐久性,從而提高管線的使用年限,節約資源。
三、綜合管廊環境效益怎樣評估?
3.1 東方金誠對綜合管廊環境效益評估的思路
東方金誠通過一系列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結合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通過綜合管廊與典型地下管線的對比,擬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對綜合管廊的環境效益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在環境效益定量評估方面,綜合管廊建成后可容納多條市政管道,維護人員可以直接進入管廊巡視,對管線進行日常的維護與維修工作,從而避免各種施工機械在市政管線敷設、維護、維修過程中對道路反復開挖造成的路面折舊以及能源、資源的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同時,綜合管廊設有智能監控與報警系統,大大降低了管線漏損情況,可節約大量的資源。因此東方金誠擬從兩個方面開展對綜合管廊環境效益的定量評估:(1)綜合管廊替代傳統直埋管線減少道路反復開挖的環境效益;(2)減少管道漏損的環境效益。
在環境效益定性評估方面,綜合管廊環境效益的實現主要依賴于項目的規劃設計水平和維護管理水平。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下發的《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綜合管廊應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在地下管線普查的基礎上,統籌各類管線實際發展需要,組織編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合理確定綜合管廊建設布局、管線種類、斷面形式、平面位置等,綜合考慮城市發展愿景,預留和控制有關地下空間。同時,要對綜合管廊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具體管理辦法,加強工作指導與監督,明確入廊要求,實行有償使用。東方金誠擬從規劃設計水平和維護管理水平兩個方面研究制定綜合管廊環境效益的定性評估指標。
3.2 環境效益定量測算
3.2.1 替代傳統直埋管線減少道路反復開挖的環境效益測算
(1)目標及范圍界定
考慮到城市發展需求,納入綜合管廊的管線一般為給排水管線、電力電纜、通信電纜、天然氣管道以及熱力管道等。綜合管廊主體使用年限不低于100年,而傳統直埋管線服務周期短,100年計算期內,電力和通信電纜總敷設次數約為5次,給排水、燃氣和熱力管線總敷設次數約為7次[ 田強, 薛國州, 田建波,等.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經濟效益研究[C]// 全國青年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 2015.][2]。通過計算在綜合管廊建成投入運行的服務周期內,因避免直埋管線維護管理、破損修復、管件更換、管道疏通等造成的道路二次開挖對道路質量的影響,由此直接降低了道路的二次建設,減少了道路工程在建設、維護、拆除的生命過程中的材料消耗、能源使用及碳排放量,得到綜合管廊的環境效益。
本研究以碳排放量作為環境效益評價指標,以二氧化碳當量(CO2 equivalent, CO2-eq)排放為碳排放的計算單位,取1km標準交通工程作為一個功能單元,將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應用于從建設材料消耗到拆除的全過程,對道路二次建設碳排放進行清單量化分析。道路分級及詳細信息如表1所示。
(2)清單分析
按照生命周期評價法的順序,本文從建設材料消耗階段、施工建設階段、維護階段和拆除階段來分析道路建設不同階段可能產生碳排放的過程(表2),由此得出1km標準道路各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毛睿昌. 基于LCA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環境影響分析研究[D]. 深圳大學, 2017.][3](表3)。
(3)環境效益測算
根據傳統直埋管線建設和維護等引起的道路開挖和二次建設造成的碳排放情況,可以計算得出100年期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替代傳統直埋管線的環境效益,計算公式為:
根據田強等人(2015)的研究,直埋管線建設和維護引起的道路開挖對道路質量的影響系數 α 取為0.35;根據《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 169-2012),在100年計算期內,道路路面鋪設次數n為7次;Qi表示第i級公路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由此計算出100年期內綜合管廊替代傳統直埋管線的減排量
3.2.2 減少管道漏損的環境效益測算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5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統計,2015年全國供水管道共為710206km,漏損水量為737797.94萬m;天然氣管道498087.02km,燃氣損失量223845.07萬m,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經分析計算,傳統直埋管線的自來水和天然氣漏損量分別為10388m/a/km和4494m/a/km。
綜合管廊替代傳統直埋管線減少管道漏損的環境效益計算公式為:
根據《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08,取水和天然氣的折標煤系數α1和α2分別為0.0857 kgce/t和1.2143 kgce/m3;Qw和Qg分別表示水和天然氣的漏損量。經計算,綜合管廊替代傳統直埋管線減少管道漏損可節約標煤895.71 t/a/km,減排CO2 2203.45 t/a/km。
3.3 環境效益定性評估
東方金誠綜合參考了《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相關規定和評價指標,從以下兩個方面對綜合管廊環境效益的實現進行定性評估:(1)在規劃設計方面,要保證綜合管廊建設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規范的要求,綜合管廊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地下空間規劃、管線綜合規劃等保持銜接,平面布局合理,管廊結構、空間、斷面、節點等設計合理,管線設計合理,附屬設施設計完備;(2)在維護管理方面要加強資金使用和管理水平,建立運營維護費用保障機制及入廊收費制度,提高管線入廊率,并妥善存管建設運營檔案資料,更大程度發揮綜合管廊的環境效益。
3.4 小結:東方金誠綜合管廊環境效益評估框架
編輯:祝嫣然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