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固定資產投資看水泥需求
水泥是大宗原材料商品,是典型的周期性、投資拉動型產業,與宏觀經濟的周期與固定資產的投資波動密切相關。作為建筑工業三大基本材料之一的水泥,素有“建筑工業的糧食”之稱。上游是包含石灰石、粘土和煤炭等原材料;下游為混凝土并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以及水利、農村等下游終端需求。
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下滑,水泥下游需求進一步萎縮,但基礎設施建設保持穩定性增長,一定程度上支撐了水泥行業的需求。供給端,受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國家強制性標準,產能釋放得到進一步調控,但過剩問題依舊嚴峻。
水泥價格自2000以來,經歷了先跌后漲再跌的波動運行,在2015年出現觸底反彈,目前達到多年的中樞水平。水泥行業屬于完全競爭性產業,依賴能源、運輸成本高、銷售半徑小,具有高度分散和區域性明顯等產業特點,故影響其價格的因素眾多。
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水泥需求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在充分對比考量及量化后,才能做出最終結論。
(一)水泥的產業鏈
水泥行業的上游產業主要是石灰石、粘土、煤炭、電力能源等行業,經過兩磨一燒制成水泥,下游產業主要是混凝土并服務于房地產、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的行業,其中最主要的是房地產業。
水泥企業對下游產業的定價能力是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上游原燃材料價格的上漲會產生傳導效應,帶動水泥價格攀升,進而拉動下游產業價格的上升。
(二)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和水泥需求的關系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固定資產投資在投資中占有戰略高位。一定程度上,水泥需求受固定資產投資的帶動。
2016年,我國水泥需求量達到24億噸,2017年1-7月水泥需求達到13.26億噸,同比增長0.2%。上半年以來,華東需求表現最好,華北、東北拖后腿,西南、中南增速均放緩,西北需求下滑幅度縮窄。
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需求將持穩,預計全年水泥產能與2016持平,維持在24億噸左右。而在未來,國內市場對水泥總量需求將平穩下降。
201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606466億元,2017年1-7月固投完成額為337409億元,同比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創2003以來的新低,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依舊延續著2015年以來“國有快、民間慢”的總體格局,但隨著民間投資回穩向好,國有投資增長放慢,兩者增速差距顯著縮小,四大區域的投資增長態勢出現分化,呈現出“東中西放緩、東北收窄”的局面。三大領域中,基建投資延續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房地產投資增速加快,高庫存矛盾基本化解,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但仍處在較低水平上。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穩中有憂,存在一定下行壓力。
產量高位增長地區基建增速均較高。
寧夏:2017年上半年銀川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達385.55億元,同比增長66.1%,其中交通運輸建設95.9億元。大量的基建拉動了全區水泥的增長。
西藏:投資增速20%。
安徽:房地產新開工20%高位;基建投資28%,增速高于去年。
廣東:廣東基礎設施投資3524.48億元,同比增長26.5%,創2010年以來最快增速。
[Page]
(三)市場研判
一、固投對水泥需求的拉動或下降
經濟新常態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單位投資拉動的需求在逐年下降。2003年,單位固投能拉動1.55萬噸的水泥需求,而2016年,下降到0.39萬噸。需要認識到的是:當單位固投拉動的需求遞減的速度大于固投遞減的速度時,將是需求下降的信號。
二、供給端發生的變化
在供給端,新增產能大幅萎縮,北方地區產能過剩程度高于南方。
北方地區嚴重過剩,華北、西北地區,過剩超過50%;東北地區,過剩超過40%;扣除掉因錯峰生產導致的停窯因素,華北、西北過剩仍達40%,東北過剩21%。
南方地區過剩,西南地區,過剩超過30%;華東、中南地區,過剩超過25%。
2010-2016年間,預分解窯淘汰1040萬噸,其他窯淘汰3.9億噸,其他窯熟料產能基本淘汰完畢。在2016年底,預分解窯熟料產能18.1億噸(利用率65%);水泥產能34.6億噸(利用率69.45%)。
2016年10月25日,國家工信部、國家環保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就落實國辦發34號文件精神,做好2016至2020年期間水泥錯峰生產提出具體要求。目前,錯峰生產政策已覆蓋25省市(80%熟料產能),影響已成全國性。
三、行業預測
利潤方面:
2016年,水泥行業實現利潤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2017年上半年,水泥行業營收4598億元,同比增長21%;利潤333.6億元,同比增長248%。
中國水泥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鄭建輝表示,2017年全年水泥行業利潤預計在79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53%,下半年實現460億元,與2016年下半年相比,同比增長8%。
價格方面:
2016年,全國散裝P.O42.5水泥均價為260.97元/噸。2017年1-7月,全國水泥價格均價為321.22元。目前,價格處于2000年以來的價格中樞位置(330元/噸左右,波動在235~420元/噸)。
四川水泥協會會長,西南水泥黨委書記、執行總裁白彥在接受中國水泥網采訪是曾表示,從產業結構來看,水泥價格應處于鋼材的1/10左右。散裝高標水泥價格,出廠價格維持在350-400元/噸之間比較合理。對于當地生產環境較好、成本較低、地方給予一定優惠政策的企業,定義在300-350之間也為合理水平。
預計下半年,水泥價格將突破中樞并持續半年以上。價格方面將修復5月(334.07元/噸)高位,同時增長幅度難以超過10元/噸。
原因:
(1)成本明顯上升
(2)下半年需求放大
(3)供給明顯收縮
需求方面:
2017年1-7月,水泥累計產量為132612萬噸,累計同比增長0.2%。需求將持穩,預計全年水泥產量與去年持平,維持在24億噸左右。而在未來,國內市場對水泥總量需求將平穩下降。
編輯:祝嫣然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