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踐行生態文明 建設綠色礦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起礦山,很多人就憂心塵土飛揚。不過在九江,安全、綠色已成為了礦企改革后新的底色。近年來,九江自覺踐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通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有效推進綠色礦山建設,讓昔日滿目瘡痍的“黑渣山”披綠重生,持續奏響綠色發展的“變奏曲” 。
自主定標 三個100%打造礦山綠色底色
走進在彭澤縣宏浩麻山礦業有限公司,滿載礦料的貨車陸續開出倉庫,呈現一幅充滿活力的現代礦山生產圖景。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家公司通過對粉塵進行脈沖布袋除塵,用噴淋噴霧的方式進行降塵,出貨車輛還要經過水洗平臺清洗,多道程序避免揚塵污染。
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從車輛上沖洗下來的泥沙,還將通過道路邊溝收集再循環利用,實現資源化。其實,這家公司在2015年取得礦山開采權以后,就從農戶手上流轉300畝土地,種植了近4萬棵楊樹的綠色屏障,將礦山與農田很好隔離,穩步推進生態礦山建設。
彭澤縣宏浩麻山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傳虎:“我們針對目前礦山開采的通病,定制了三個100%的目標,一個是資源利用率100%,礦山可綠化率100%,雨水污水收集再利用率100%。”
按照新標準建設,企業在礦山原址修建了礦山公園,把原礦坑改造成了雨污水收集池。而且,企業新設的室內堆放地下破碎生產線,更將粉塵、噪音、污水有效隔離在地下。今年,還將啟動2億塊折標磚生產線項目,推進礦料、泥土、頁巖等資源利用率100%,真正實現生態與發展和諧共存。
孫傳虎:“就是從開采到治理,要連貫起來考慮,不能說我們把資源拿走了,就留下了一副慘敗的樣子,周邊的老百姓以及地方上留下非常大的地質和人身傷害。我們要做到生態礦山、守法誠信、粒粒精品、和諧共贏。”
規劃引領 新出讓礦山必須達到“國標”
綠色礦山,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全過程中,實施科學有序開采,對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擾動控制在可控制范圍內,實現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的礦山。
2018年,九江印發了《九江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方案》,堅持生態優先原則,通過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全面啟動綠色礦山建設。經過一年多整治,全市581家有證礦山整治縮減至當前327家,恢復礦山治理面積215公頃,礦山“縮點、減量、限期、復綠”推進力度不斷加大,新出讓的礦山也得到有效管理。
九江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盛翔:“我們在編制出讓方案前,要求同時編制綠色礦山創建方案,作為我們礦山出讓方案的一部分進行出讓。我們會把創建綠色礦山的條款寫進礦權出讓合同。今后,所有新出讓的礦山,都必須達到綠色礦山的標準。”
作為在建的綠色礦山——九江市玉巖礦業有限公司建筑石礦就是取得新礦權下的綠色踐行者。企業利用兩年時間,自籌資金先行修復生態20多萬平方米,點點新綠爬上了山坡,小野花點綴其中,讓礦山呈現一片生機。
九江市玉巖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亮:“雖然修復的地方不是我們采的,不過既然我們把礦山競拍下來了,那么我們企業還是覺得有點擔當。我們一期是投了3800萬,二期準備追加4000多萬,我們想以后礦山做完了之后,想把它這邊演變成地質公園,跟周邊老百姓共同建立和諧的共同體。”
打破瓶頸 形成綠色礦山建設合力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江西省礦產資源大市,已發現九大類礦產106種、礦產地410處,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2017年以來,九江以“礦政管理規范年”為抓手,圍繞“綠色生態、科學開發、全面治理、依法嚴管、安全有序”的總要求,嚴控礦權設置和開采延期,全面創新礦山開采模式,不斷譜寫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九江詩篇。
當前,改變粗獷式開采為智慧化經營,已經成為現代礦企的共同選擇,越來越多的礦企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感。像瑞昌北山礦區就打出“礦旅融合”牌,將櫻花公園設在礦區與居民生活區連接處,推進礦區社區和諧化。
瑞昌市江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偉:“我們綠色礦山創建,以打造北山櫻花園為主題思想,整個投資額為一千五百萬,綠化面積近五萬平方米,現在,我們的員工和周邊的村民以這里為他們的后花園。”
瑞昌市夏畈鎮虞家村村民虞法平:“以前礦山一開機,我們就沒有辦法開門開窗,全部是灰。現在這里變化太大了,我們飯后都在這里走一走,玩一玩,心情都好很多。”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經過連續兩年開展的“礦政管理規范年”活動,九江礦山“小、散、亂”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累計有15家礦山通過綠色礦山驗收評估。在實現綠色和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也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年,九江市自然資源局還將通過組織專家授課、現場指導、及時協調溝通等,繼續深入推進九江綠色礦山建設和彭澤、瑞昌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的目標,讓綠色唱響整個礦業。
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綠色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共同選擇。
九江正在以更加綠色、更加安全、更加科學、更加守法的原則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貢獻力量。
編輯:何欣然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