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去產能的共識與行動 市場化的自律和效益
驕陽似火,鑠石流金。7月26日,“水泥行業推進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大會”在安徽蕪湖海螺國際大酒店召開,200多位行業“大咖”冒著41度的高溫,云集一起共同探討,協商共謀水泥產業發展大計。又一次共識的凝聚,又一次智慧的迸發,化為推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力量。如果說,去年7月“新疆會議”,是在行業整體效益下滑之際,統一思想、堅定意志、行業自律,遏制效益下滑的“誓師動員”大會,那么今年的“蕪湖會議”就是鞏固已有成果,保持行業效益持續增長的“空中加油”大會。
在水泥行業開展“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工作,是貫徹深入落實國辦【2016】34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實際步驟,是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的必然要求,是統一行業思想認識的有效途徑,是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現實需要,是進一步鞏固行業效益持續好轉成果的有力抓手,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成功經驗。要充分認識“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開展“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去產能--要堅持真抓實干的精神。這是一場水泥行業的自我革命、鳳凰涅槃。在環保壓力,資源成本不斷提高的當前,只有去掉過剩產能,行業才能浴火重生。中國水泥協會去產能領導小組匯集行業智慧,推出了《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7-2020)》(討論稿),在廣泛征求意見后,將正式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推進實施。
去產能--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去產能有三種方式,政府行政監管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面臨破產倒閉、職工安置等一系列風險;企業間惡性競爭淘汰,市場面臨長期無序競爭價格戰,將給國家和社會造成資源極大浪費;市場化有序去產能,是按照國辦發[2016]34號文件指出的,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獎補退出產能。這是在政府支持、企業自愿、協會自律的基礎上,按照“續存產能為退出產能買單”的市場化有序去產能的方法。
去產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協會、企業協同努力才能完成。去產能必須要政策落地,必須建立退出市場補償機制,必須有資金籌措、監督管理、資金使用等一套既好操作又能使多方面容易接受的辦法。目前,協會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設立專項資金開展市場化去產能創新試點的建議”,同時配以《水泥去產能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組建省級水泥投資管理公司的方案》具體操作辦法支撐,希望能夠得到政府主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年內試點得以實施,取得成功經驗后全國推廣普及。
強自律--要堅持協會組織企業參與行業共建的方式。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協會作為企業聯系聚合的平臺,牽頭制立實施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既體現了行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義務,也昭示了自律誠信的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取向。水泥行業自律誠信體系的建設,要形成“守信者得益、失信者自損”的良性市場氛圍。
強自律--要堅持自律誠信體制機制的建設。協會提交的《水泥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17~2020) 》,是促進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措施,也是規范水泥市場經濟秩序之良策。水泥行業開展自律誠信體系建設,有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乃至整個行業的效益。自律機制是行業協會最重要的運行機制,是實現行業協會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加強行業協會自律機制建設對強化社團管理,促進水泥行業和諧、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增效益--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去產能、強自律是手段、措施、過程,增效益是我們的目的,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要認真把握好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全行業要統一思想認識,以良好的經濟效益,回報股東、回報員工、回報社會,匯報國家。
增效益--必須多管齊下。目前水泥市場之所以能夠保持一個較長時間的穩定,是因為我們有了工作抓手,例如錯峰生產、限產停窯,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組織生產。增效益不能僅靠產品提價單一手段,還要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改善產品功能,節能減排、產業鏈延伸,走出國門、降本增效、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很下功夫、要效益。
事不避難者進,志不求易者成。“去產能、強自律、增效益”已經形成行業共識,每年第四季度是水泥行業的收獲期,決勝水泥行業全年經濟效益持續增長的攻堅戰已經打響,讓我們以“蕪湖會議”為加油站,為實現全年行業“確保800億,沖擊1000億利潤”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