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首座裝配式車站首次“亮相”
7月19日,記者在位于石景山區首鋼廠區內看到,一座積木式的結構佇立于北京地鐵6號線金安橋站附近施工現場,標志著北京市首座整體裝配式地鐵車站觀摩區圓滿拼裝完成。
北京地鐵6號線金安橋車站為北京市首座整體裝配式車站,全長342米,為第一時間向行業內及廣大市民展示北京市首例地鐵裝配式車站的施工工藝,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在金安橋車站附近建立了觀摩區,觀摩區展示了裝配式地鐵車站預制側墻、梁、板拼裝結構,并為后續觀摩活動設立了技術展覽。項目經理周冉介紹說,以金安橋站一段40米長的現澆結構為例,要完成側墻、梁、板、鋼筋綁扎、腳手架搭設、模板支立、混凝土澆筑等工序,按照以往施工經驗,至少需要投入約50人,而新技術由于主要構件提前預制,運至場內采用機械化拼裝,整個工序含特工種僅需9人即可完成。項目書記兼總工李寶文用動畫為我們展示了測墻施工過程,一塊35噸側墻,在信號工指揮下,起重機將構件平穩移交至拼裝機,經過定位和校準,預制側墻的3排45個孔精準的插入到底板預留的鋼筋端頭中。在實際施工中,自吊車起吊至拼裝僅用15分鐘,隨著后續側墻、預制中縱梁、中板精準入位,整個拼裝過程僅用時5天,如果用傳統現澆施工方法,至少需要15天的施工時間,新技術推廣后,將大大為地鐵建設提速,為全國推廣裝配式地鐵車站的規劃奠定了基礎。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現場的一臺高約8米的橙色長方體新型機械引來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項目質量部長景彥儒介紹說,這是中鐵六局集團為配合裝配式車站施工,自主研發的新型預制側墻拼裝臺車——“金安1號”拼裝機。裝配整體式地鐵車站施工中,預制側墻構件長3.9米,高6.5米,單件重量可達35噸,其拼裝難度大、精度高,傳統吊裝設備如龍門吊等無法滿足要求。“金安1號”拼裝機既可“力拔千鈞”又可“平穩行走”,車架頂部懸臂端上部設有三維調整儀,可帶動懸臂進行伸縮調整。通過單人在駕駛室內操作就可完成車體的移動,使預制構件吊裝精準對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北京地鐵6號線金安橋站首次采用預制件現場拼裝的形式完成車站建設,是北京市地鐵施工技術的一次飛躍。新技術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傳統地鐵車站建設對勞動力的依賴,極大減少施工現場的工作量,降低了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影響,且由于預制構件的機械化生產,顯著提高了整體施工質量。
目前,北京地鐵6號線金安橋站兩端主體結構施工正在緊張進行中,北京地鐵6號線西延工程完工后將與6號線一期、二期工程相接,地鐵六號線將成實現與磁懸浮S1線、既有線路1號、2號、4號、5號、8號、9號、10號、14號線的換乘,連通海淀、石景山區且與S1線銜接通至門頭溝,屆時6號線工程將實現貫通北京東西六環,成為連接城市東西部的大動脈。
編輯:徐潔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