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張來輝代表:嚴控新增產能 加速轉型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荻港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來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提交了有關水泥行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建議,同時還在兩會上提出關于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以及關于縮短銀行承兌匯票期限的建議。
加強產能置換監管 嚴控新增產能
當記者拋出“水泥行業整體形勢向好,是否反映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到位,產能過剩矛盾已經化解?”的問題時張來輝給出了肯定地回答:并沒有!
張來輝說,據統計,2019年水泥熟料產量15.23億噸,同比增長6.1%,而實際生產能力為20.15億噸,利用率只有75%,而東北地區的產能利用率更是不足60%。基建托底,房地產投資平穩助力需求增長,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錯峰生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行業供求關系,但產能過剩依舊是水泥行業最主要的矛盾。
自《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下發以來,全國各地通過產能置換掀起新建大潮,本該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窗口期的這幾年反而將原先的因市場競爭無效產能,通過產能置換變成實際產能,2017年投產2134萬噸產能、2018年投產2173萬噸產能,2019年全國又投產了18條生產線,合計2886萬噸產能。據統計,目前全國在建、籌建生產線有90多條,產能近1.4億噸,投產后,行業熟料總產能近21億噸。
他還強調,一些地方產能發揮不足,一些地方卻大量新建生產線,四川、重慶水泥企業實施錯峰生產,每條線年平均停產100天~110天;貴州省3000多萬人口,水泥產能達到1.4億噸,人均達到4噸,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綜上,他建議工信部加強產能置換監管,防止利用產能置換政策擴大產能和新增產能的現象發生。在現有產能發揮不足的省份,嚴控新增產能,保證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將水泥行業從高污染高能耗名錄中移出
張來輝建議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出臺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相關規劃,比如推進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固危廢規劃,將水泥行業從高污染高能耗名錄中移出。
他介紹,為響應國家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水泥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大型企業更是制定了比新國標更加嚴格的排放控制標準。同時,水泥企業利用自身生產工藝特點,開發了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固危廢,并不斷通過數字化以及智能化改造實現技術升級,水泥行業能耗指標不斷優化。比如,海螺集團近年來加大環保投入,已在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海外成功推出106個環保類項目,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處理生活垃圾1062萬噸,固危廢443萬噸的處置規模;同時,還建成了我國首個全流程水泥智能工廠,通過自建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標準煤耗大多低于100公斤標準煤。
制定合理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下,水泥行業也積極作為,加大環保投入,轉型升級技術,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大幅下降。
張來輝透露,部分省份出臺的環保排放規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是現行標準的四分之一,目前水泥行業脫硝、脫硫工藝大多數采用噴氨方法,排放濃度要求越多,噴的氨水也會更多,氨逃逸量就越大,各地的臭氧管控矛盾越來越突出,同是氨水生產消耗大量能源,并產生新的污染。
針對水泥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張來輝建議,生態環境部制定環保標準要和現有的環保技術相適應,要和現有的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對水泥行業現有的脫硝、脫硫技術進行調研,推廣先進技術;利用環保專項基金,鼓勵高等院校和相關企業攻關污染減排技術,新的環保技術研發才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長久之策。
新基建、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助推水泥行業轉型升級
張來輝認為,今年國家提出新基建的理念,其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為水泥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也將助推水泥行業轉型升級。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