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技術革新予水泥生產以“智慧”和“活力”——訪中聯水泥總工袁亮國(一)
誕生于十九世紀的水泥,對基礎設施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前,中國水泥行業已經從高歌猛進的快速發展階段邁入了平臺期,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工業的轉型升級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一輪的競爭焦點。從美國的“制造業回歸”、德國的“工業4.0”到中國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都異曲同工地表達了同樣的內容: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引領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拉動工業經濟的創新發展,正在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趨勢。
近日,中國水泥網對中聯水泥總工袁亮國進行了專訪,深入探討了“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等水泥行業諸多應用和發展模式。
袁亮國: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生于1964年,碩士學歷,高級工程師。曾任魯南水泥廠技術員、工程師、燒成車間副主任、主任、總調度室副總調度長,魯南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
截止至2016年底,中聯水泥累計擁有有效專利538項,其中發明專利43項。在中國建材集團每年評比的技術革新獎項,中聯連續七年獲獎數量第一,數量占集團獲獎比例頻繁在50%以上。而這些技術成果的獲得離不開總工袁亮國的努力。
水泥作為傳統工業產業,自發明以來,基本工藝流程沒有大的突破和改變,技術革新之路比其它行業更難。但對于一直沉浸于技術領域的袁亮國來說,方法總比困難多,在他牽頭實施的幾個重大技術革新項目中,90%以上的創新點都是來自于他的思路。“我是學水泥的,總得為水泥行業做點什么。”袁亮國說到。
兩個先進的示范線
泰安中聯5000t/d世界低能耗示范線的電耗、熱耗、自動控制、縮短水泥制造流程等技術經濟指標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其特有的礦山開采智能化、原料處理無均化、生產管理信息化、過程控制自動化、耐火材料無鉻化、物料粉磨無球化、生產現場無人化、生產過程可視化等亮點,使這條生產線自誕生就成為水泥行業兩化融合的典范。由此,泰安中聯作為全國水泥行業唯一一家企業,入選國家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并入選全球契約組織2015“生態文明美麗家園”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中國綠色技術創新成果”。
據了解,“世界”這兩個字的來由并不簡單。起初大家都反對示范線前加“世界”二字,袁亮國就帶領大家爬泰山,登泰山自古寓有小天下之意,在山頂,泰安中聯生產線一覽無余。回來后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提議,這突顯出了一個技術革新人的執著和胸懷。
泰山清晨的日出 袁亮國/攝
另一條示范線項目坐落于江蘇響水,是一個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及新型建材項目。此項目以無人值守、智能控制為特征,整個系統指標、質量的變化和經濟效益的獲益,在世界水泥行業處于領先水平,是水泥粉磨流程的一個重大變革。據介紹,泰安中聯項目就有很多理念來自于此,同時為之后的技術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水泥回轉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系統
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廢是水泥企業轉型環保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具有無害化、資源化等明顯優勢。但由于需要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和垃圾前置處理流程,水泥企業處置生活垃圾每噸會增加成本100-150元,而企業只能獲得每噸50-70元補貼,多數企業都存在虧損的問題。
針對這一難點,袁亮國一直在思考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終于被他找到了降低成本的處置方法。他采用技術及裝備成熟的爐排爐焚燒方案,不影響窯產量,把原本進分解爐預熱器的窯內煙氣從窯尾等量抽出,進行氣體置換,還帶出部分堿性物質,解決了窯系統結皮問題。
除此之外,這套系統的經濟效益也更高。原本鍋爐蒸汽驅動汽輪機,再驅動發電機進行發電拖動生產設備運行,而袁亮國直接跳過發電這一步,用蒸汽驅動汽輪機直接拖動現場大設備生產。廢氣利用和節電為系統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袁亮國形象地比喻為“腦經急轉彎”,是思路的一個轉變。
高效節能混凝土用骨料生產技術
相比砂石企業來說,水泥企業開展砂石骨料業務具有資源、資金、技術等多重優勢,隨著天然砂石資源的日益緊缺,砂石價格不斷高漲,市場前景看好。所以有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開始進入砂石骨料領域。針對骨料生產技術,袁亮國也有自己的心得,他提出了六個領先:工藝流程領先、環保形象領先、安全標準領先、產品質量領先、經濟指標領先、系統控制領先。
高效節能混凝土用骨料生產技術
他研發的骨料生產技術在流程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以臺時500噸骨料生產線計,投資節省30%,能耗節省50%以上,占地面積節省70%以上。
新型節能水泥粉磨技術
袁亮國大膽的提出新型節能水泥粉磨技術使用新型高頻振動篩系統,由機械篩分系統替代原粉磨系統的V選、收塵器、選粉機等,由靠風來進行物料、風的輸送、細料的往外篩選改成機械篩選其裝機功率由原800kW降為80kW,降低了十倍,直接節省系統能耗。
新型節能水泥粉磨技術
同時應用半終粉磨系統、高效風機、節能永磁電動機、陶瓷球等新型工藝和技術,可以把P.O42.5水泥噸電耗降到20度以內。目前,水泥企業粉磨單位能耗平均水平在30-40度左右,優秀的能達到27度。他說,通過階段性實驗和方案可以達到20度以下,目前實驗已經完成,證明其是可行的,下一步還有待于正式進行工業大規模生產階段。
在行業前進的道路上,總是需要一批先行者。技術革新予水泥生產以“智慧”和“活力”,同時也為行業創造更多新空間。我們在此祝愿,袁亮國在未來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編輯:俞美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