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出真相:這種砂蓋樓會導致鋼筋裸露、墻體受損,甚至坍塌...
新東大橋下開采出來的砂土,經過混凝土生產加工線加工,最終變成了混凝土。一輛載滿砂土,車牌號為瓊A31172的大卡車,緩緩地開出砂場大門。
一位工作人員在砂場周邊左顧右盼之后,指揮大卡車開上瓊山大道。然而在行駛了三分鐘之后,大卡車突然轉進了一條小道,停了下來。大卡車司機下車,還脫掉上衣遮住自己的頭部,走到記者乘用的車輛跟前,繞圈觀察。
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記者駕車離開。這之后,那輛停下來的大卡車繼續出發了。對方的警惕也更引起了我們的好奇。第一時間,記者另外搭乘了一輛車蹲守在這家洗砂場外。下午接近六點,一輛蓋著帆布,車牌號為瓊AT3850的卡車從洗砂場開出,最后駛入椰海家園小區的建筑工地,卸下車廂里的砂土。
這洗過的砂,真面目到底如何呢?記者在小區工地現場隨機抽取半袋砂,來到海口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氯化物含量0.02%,這是什么概念?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的《建設用砂》GB/T14684-2011規定,天然砂中氯離子含量小于或等于0.01%為一類砂,小于或等于0.02%為二類砂,小于或等于0.06%為三類砂。標準適用于混凝土和普通砂漿。不過,海口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員告訴記者,海南在建設用砂上,還有更嚴格的標準。
檢測員說,現在所有的天然砂它都卡在一類的標準值,跟質監站去攪拌站抽檢,這個氯離子的含量,必須在0.01的范圍內,就是一類砂。
也就是說,記者從椰海家園小區建筑工地內取樣出來的砂,氯離子含量為0.02%,屬于二類砂,也就是說達不到海南要求的建筑工程使用標準。為了進一步核準情況,記者隨后來到了海口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海口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綜合科明確,按照《海南省建筑工程預拌混凝土和預制構件生產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嚴禁使用海砂、坡砂等有氯離子污染的砂進行預拌混凝土和預制構件生產。砂漿抹灰同理。并且,科長余文勝介紹,其實“海砂”是個俗稱。判定的標準,關鍵就是看氯離子的含量。
那么,從新東大橋下開采出來的砂土,氯離子的含量是怎樣一個情況呢?記者也從中抽取了30斤的樣本砂,送至海口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進行檢測。五天過后,記者拿到了檢驗報告。
檢測員說,這種砂是絕對不能用的,并且絕對是海砂。綜合科科長余文勝同時表示,使用海砂的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它的耐久性,會產生爆筋,混凝土構件就會失效,這個建筑可能就縮短使用年限。最近出了《海南省建筑市場誠信評價管理辦法》,使用海砂,直接列入黑名單。
而海口市靈山鎮一帶的居民反映,在海口東海岸,讓他們困惑擔憂的海砂開采行為,還有不少。根據居民提供的線索,記者在濱海路右側靠海一處的海灘上看到,海岸邊被挖開了一個近百平米的沙坑,旁邊壘起了兩米多高的沙堆,沙灘上還有一輛挖掘機。從堆積砂子的濕度,和沙灘上挖機輪胎的印記,可以推斷,這些砂是剛挖不久的。而與此同時,濱海路左側一片的沙灘地,已經被挖開了三、四個水坑,有挖掘機正在進行挖砂作業。
這位現場的工作人員稱,他們準備在砂地上搞魚塘,所以這些砂子要清掉。而倘若記者想要買這些砂子,得晚上來拉。
相比這些售賣者的信誓旦旦,因為使用海砂蓋樓被曝光的丑聞,讓人心驚。
1999年土耳其伊茲米特市,一次7.4級大地震,造成170棟建筑物倒塌,倒塌建筑的灰漿中,摻有大量夾有貝殼的海砂,以致抹灰縫接合不牢固。
2000年臺灣,因在混凝土材料中濫用海砂,導致大量建筑出現了腐蝕劣化現象,臺北某公寓樓齡不到10年,已有超過200多戶屋內鋼筋裸露,墻體受損。
2002年寧波,23戶居民房屋的頂部出現澆板混凝土脫落,受力鋼筋嚴重銹脹。在部門的調查中,開發商最終承認,這幢房子建造時采用了未經淡化的海沙。
2011年廣東汕尾,一在建綜合樓工地發生坍塌事故,事故造成6人死亡。調查顯示,建筑材料所用之沙或含未經處理的海砂。
2013年,深圳頻頻曝出居民樓房樓板開裂、墻體裂縫等問題,據深圳市政府的調查結果顯示,問題的根源就是建設時使用了大量海砂。
目前,采訪調查了解到的這些情況,我們已經反映給國土、水務、住建等多個部門。新東大橋下的抽砂行為,是否符合規定?這些砂土的去向使用情況,以及百姓反映的其它存在疑點的采砂點,我們都會聯合相關部門一一進行調查。為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確保我們的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我們會一直在路上。
編輯:孔雪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